新闻中心News Center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要闻   正文 学院要闻

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开题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5日 点击次数:

12月11日上午,由我校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开题论证会在一号楼报告厅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组成员研究员、论证会专家组组长尹韵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组成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郭庆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湖北省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喻立平,我校人文学院院长何锡章教授作为论证会专家组成员出席了论证会。

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文成国,我校副校长杨勇,科发院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刘洁、副处长方梅,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陈钢等出席论证会。课题组主要成员赵振宇教授、钟瑛教授、陈先红教授、余红教授等参加了会议。

杨勇首先对到场的专家及嘉宾表示欢迎。他介绍了我校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传统,希望本次课题能成为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由数量到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带动人文社科的全面发展。

文成国在讲话中指出,该课题的研究很有意义,国家形象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中国的国家形象要得到更广泛的认同,中国文化就要走出去,走向世界。该研究从中西文化的构建中探讨国家形象与跨文化传播,以历时性来考察中国国家形象,很有价值。该研究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战略性意义,应当大力支持。

该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昆代表项目组进行了开题汇报。他介绍了该项目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框架、研究思路及方法、子课题内容,以及新闻学院开展此研究的优势和劣势。张昆提出,该项目重点在于国家形象建构与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化、系统化研究、中国国家形象建构及其跨文化传播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困境研究、建构国家形象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调查中国形象的传播及其国际认知,规划国家形象传播工程,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他还介绍了该项目研究的创新特色,即首次提出国家形象评估体系统这一新概念,突破了国家形象传播研究的单一性与局限性,实现研究方法的创新。

随后,与会的专家领导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尹韵公认为,国家形象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理想的过程,要进行动态而非静态的研究,这样才能提出有策略性、有战略性、有价值的研究报告。何锡章认为,形象研究需要充分考虑我国与西方在文化、价值观上的诸多差异,同时结合人类普世价值和核心价值,才能被更多大众所接受。胡智锋提出“实事求是、扬长避短、凸现特色”的建议,在现有条件的限制下,全面开展境外调查难度很大,新闻学院可以借用海外学生、教师,华人华侨,以及驻外记者等力量,共同完成项目调研,节省成本;还要注意国家形象研究的语境和背景,要实事求是,符合国情。郭庆光建议将理论突破作为研究的重点,明确国家形象的传播主体和研究对象,建构多种评估指标的评估体系,精简子课题的数量,突出亮点。

据介绍,该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包括:国家形象与跨文化传播的理论研究;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历史研究;美国、德国、印度、日本等国公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调查;中外主要传统媒体的中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外新媒体的中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研究;文化交流中的中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国国家形象的评估体系研究,以及中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的战略与策略研究7个子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