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要闻 > 正文

新闻学院《博闻课堂》系列讲座:澎湃新闻如何做可视化报道

发布时间:2019-10-25 作者: 浏览次数:

继上周数可视创始人兼CEO黄志敏走进课堂后,1023日上午,东九楼D115教室,《数据新闻基础》课堂再度迎来资深业界嘉宾。本次主讲的嘉宾是澎湃新闻数据记者、可视化工程师孔家兴,他为同学们带来“澎湃新闻如何做可视化报道”的主题讲座。

孔家兴曾参与或主导策划《汶川记忆地图》《买买买背后的垃圾王国》等作品,他的作品曾获得亚洲出版协会卓越新闻奖、美国新闻设计协会数字设计奖等奖项。从一名文科生短期内成长为数据可视化工程师,孔家兴对于如何做好可视化报道有着独到的经验与体会。在讲座中,他以澎湃新闻的可视化报道为具体案例,向同学们阐释了做好可视化报道的三个要点。

50D89


孔家兴在讲座中指出,可视化报道的核心是数据,即结构化的信息。但是,数据新闻中的“数据”不单单指数字,还包括文字、图片、时间、关系或是其他地理坐标。“对数据新闻认知上的一个误区就是认为数据都是大数据,但是实际上,大数据不一定能说明问题,小数据也未必不能说明问题。”孔家兴分享了澎湃新闻的一则微数据分析报道:《当我们在抢红包时,我们在做些什么?》,这则新闻的数据来源是某一个微信工作群,虽然数据量不大,但也能从中透视出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做好可视化报道的第二个要点是要有可视化的产品思维。孔家兴在讲座中介绍,可视化报道在突发新闻中也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今年3月的响水爆炸事件发生次日,澎湃便发表了可视化报道,将行政处罚次数与地理位置相结合,相比于传统形式的报道更为清晰直观,可读性更高。除此之外,文本条例的可视化和实物可视化也是可视化报道相当重要的形式,从裁判文书的内容到全面屏手机的屏占比,都能成为可视化报道的题材。

在讲座的结尾,孔家兴从全媒融合生产和开放的视角解读可视化报道。在这一部分,他分享了几个较为典型的交互式产品,例如在《新个税法如何影响不同收入群体》这篇报道中,传统的报道形式被打破,通过“个税计算器”的植入引导读者输入每月税前工资,以显示全国排名等信息,根据不同的读者群体“量身定制”了报道。类似的交互式报道形式灵活、内容生动,体现了当今可视化报道发展的全新趋势。

经过了近两个月的学习,同学们对数据新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也在实践中逐步对其生产流程有了初步的把握。作为《数据新闻基础》课程的最后一课,本次讲座的“压轴出场”无疑在此基础上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也启迪着同学们对于数据新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徐迪老师主持本次讲座。


文字 | 金钱熠

图片 | 徐迪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东六楼

联系电话:027-87543520 87544547

邮编:430074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 版权所有Copyrights all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