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与会专家评委简介:
主 办:
2007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暨“新新论坛”组委会
此次大会组委会由各高校新闻与信息传播类院系、研究机构及相关专家组成,目前已经确认的组委会高校、研究机构以及重大网站有近30家,下设执行委员会负责大会组委会具体工作,会议秘书处设在会议承办单位。
执委:(排名不分先后)
闵大洪
1978至198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学习;1981年迄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从事新闻学传播学研究工作; 现为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网络与数字传媒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硕士生导师;近年来致力于传播科技研究,尤其是互联网传播研 究。
1998年4月,出版专著《传播科技纵横》(警官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9年向“浙江在线”网站提出“在线文库”概念,从而创办国内第一家新闻 传播学术网站“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并在其中设有个人专栏《大洪视点》,收录了自1997年以来所写作的全部文章;
2000年创办并亲自运作国内第一家新闻传播学术邮件列表刊物《e传播周刊》(e-Media Week,共出21期); 2002年主持开通了新 闻与传播研究所网站“传播研究网”。
杜骏飞
国家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传播学系主任,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CMCRC)创办人。“中国网络传 播学年会” (2004、2005、2006)组织委员会主任,《中国网络传播年鉴》总主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网络社会的传播控制研究”主持人、首 席专家。《中国网络传播学评论》(丛刊)主编,Chinese Media Studies(中美合作)、《传播与社会研究》(香港)等多家学术期刊编 委、审稿人,国内外多家著名传媒机构、民意调查机构学术顾问。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互联网及新媒体传播,传播与中国社会文化,深度报道,传 播学研究方法。代表性学术著作包括:《网络新闻学》(中国第一部网络新闻理论著作),《弥漫的传播》、《中国网络新闻事业管理》(主编),《深度报道原 理》(第一作者),全国多所院校联编教材《网络传播概论》(主编)等。在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杜骏飞的主要学术观点包括:“泛传播理论”(环态模型和宏观 动态模型);“媒介即人”;“信息即社会”;“结构即内容”;“流言止于公开”;整合型新闻价值系统;媒介控制与媒介解放;虚拟社会的实在性 等。
电子邮件:dujunfei@ vip.sina.com
金兼斌
清华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 科技传播、媒介与社会、传播学理论与研究方法,199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系获工学士学位;1992年在清华大学中 文系获得文学士学位(第二学士学位),后在清华大学中文系担任讲师;1997年在职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学硕士。1998年赴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攻 读在职博士学位,2002年4月获博士学位。其间2000年2-8月赴加拿大Simon Fraser University传播学院交流学习,2001 年9-12月赴香港城市大学英文与传播系合作研究(高级副研究员)。现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有专著两本:《技术传播:创新扩散的观点》从创新扩散的观点对技术传播过程作了详细的探索;《我国城市家庭的上网意向研究》是目前国内仅有的有关家 庭上网的实证性研究专著。论文”传播研究典范及其对我国当前传播研究的启示”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科学素养的概 念及其测量”获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论文一等奖。
目前主要从事”互连网进入家庭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互联网普及与数字鸿沟”及”科技传播的理论与模式”方面的研究。
钟 瑛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本科、硕士,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1997年英国北伦敦大学信息传播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媒体伦理、新闻法、网络传播
研究成果:
1、代表性论文
《BBS的议题特征与议题建构》,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年第4期
《网站管理规范的内容特征及其价值指向》,新闻大学2004年夏季号(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第9期)
《网络有害信息的管理及其困境》,国际新闻界2004年第4期
《网络内容管理的差异性与多元性》,新闻大学,2003年秋季号
《网络身份的意义探析》,复旦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6期
《论网络传播的伦理建设》,现代传播,2001年第6期
《论网络新闻的伦理与法制建设》,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年第4期
《我国互联网管理模式及其特征》,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论明清官修书目的时代精神》,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