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Center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要闻   正文 学院要闻

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丨院长寄语:做最好的自己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12日 点击次数:

96日上午九点,新闻学院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东六楼412报告厅顺利举行。院长张昆、党委书记詹健、副院长钟瑛、党委副书记李磊、院长助理张明新、研究生教务员熊利萍、研究生辅导员杨丽萍出席了典礼。党委副书记李磊主持典礼,张昆教授与钟瑛教授发表了讲话。

在起立奏唱国歌之后,全体师生一起欣赏了本次迎新特别策划的视频。新生们在镜头面前表达了自己对华科的第一印象,对研究生生活的憧憬和愿望。各种真实又可爱的回答引得现场笑声不断。

 

53B83

 

张昆院长接下来的迎新致辞也对视频作出了回应,他给即将开始新生活的研究生们送了三句话:“认识自己”、“设计自己”和“走自己的路”,鼓励同学们认清自己与自己所置身的平台、时代,走出一条不从众、不违心的属于自己的路。

 

1BDA3

 

钟瑛教授为同学们简述了研究生阶段的个人培养计划,并献上了诚挚的祝愿,她希望2017级的新生们能够在华科吃好学好,并引用女儿的一句话祝福大家寻找到“灵魂伴侣”。

 

378FD

 

16级硕士研究生周光蕾作为老生代表为新生们带来了贴心的建议:努力奋发,成为更好的自己。

17级新生代表林东丽以《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新闻梦》为题的发言讲述了自己学习新闻学专业的心路历程和对新生活的期待。

在典礼上,院长张昆与党委书记詹健还为学生代表进行了院徽授予仪式。

 

53B83

 

迎新典礼结束后,研究生教务员熊利萍老师和辅导员杨丽萍老师分别对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奖助学金政策进行了详细介绍。

文末附院长张昆教授迎新致辞:

 

做最好的自己

——张昆院长寄语新闻学院2017级研究生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研究生开学典礼,这是一个神圣的时刻。作为一个老师,有什么比看到济济一堂的学生更加令人兴奋呢?对于各位同学们,今天的典礼,更是你们人生中最值得记忆的瞬间。在大学里,举办毕业典礼、开学典礼,是学校运行的常态,每年都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做了十一年的院长,参加过十一次毕业迎新,今天终于迎来了在座的各位同学。欢迎大家!看到大家在这里欢聚一堂,我非常高兴,特别是刚才播放的迎新视频,大家真切的笑脸,这种体验,让我也想起了自己的大学时代。我为大家高兴,也为你们自豪!

每年一度的迎新致辞,对我来讲是一个考验。因为每一次都要讲些不一样的东西,都要吐露一些真性情,所以我一直视致辞为畏途。但是不讲又不行,职责所在嘛。今天在这里我想抛开具体的问题,讲三个意思。

一、认识你自己

我要讲的第一层意思,是认识你自己。同学们都知道,这是源自古希腊的一个最基本的哲学命题,在希腊德尔菲神庙上面,刻有三句箴言,第一句就是“认识你自己”。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的祖师爷,他就是针对这个问题,反复地拷问自己的内心,来求得真知。他在雅典的大街上经常拦着匆匆的行人问,我是谁?我聪明吗?我漂亮吗?等等,大家现在看起来很傻的问题,最后问得路上的行人都不耐烦了,说他是疯子。可这些看起来比较傻的提问,却是我们人生最基本的问题。我们的老祖宗孔夫子提倡“三省吾身”,也包含着深刻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的意思在内。

我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与那些同时并存的芸芸众生相比,我有哪些特点?我有哪些长处?我有哪些不足?苏格拉底经过反复的拷问,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他说,除了我知道自己无知这件事以外,一无所知。今天,我们大家经过激烈的考试,进入到华中科技大学这所美丽的校园,可以说是人生的大赢家。刚才同学由衷地感叹,“校园好大啊”、“食堂那么多”、“路修得这么好”。这是学习者的天堂。大家来到这里,在兴奋之余,可以沉静下来,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尝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认识你自己”,除了要认识自己本身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认知对象,那就是你所置身的平台或者家园。喻家山下,醉晚亭旁,这里就是我们的新家,是我们的平台,我们将在这里学习,在这里成长,这个平台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年华,将与我们的东六楼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个平台,我记得前几年,老师们在一起聊天时,有个老师说了一句话,讲到了平台的重要,我今天可以把这句话告诉同学们。他说,坐牛车,一天走不了一百公里;坐汽车,能走四五百公里;坐火车可以走上千公里;可是坐飞机呢?它能穿越千山万壑,每天走上万公里。平台的不同,决定了过程与结果的不同。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它充分说明了平台的重要性。我想在国内的高校里,华中科大或许比不上北大清华,没他们名头响、牌子硬。但也应该属于一流的行列。虽然我们不像飞机,但至少可以相当于高铁,这个平台有助于我们达到人生的目标。置身于这所重点大学,我们需要要认识这个平台,认识这个学院、这个家庭,这个平台能为你们提供什么,同样的,你们自己也要思考,你们能够为这个平台增加什么?

除了我们置身的平台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今天我生活于其中的这个大时代。说到今天的时代环境,大家经常说“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媒介化”,我想这些新的时代特征,与各位同学们所学习的专业,以及未来所要选择的职业,联系得是非常密切的。因为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一个媒介化的时代,传播和信息像水银泻地,无孔不入,信息像空气一样,它影响到我们的呼吸、我们的思想、我们的生存和我们的发展。在这个时代,传媒及传媒人注定要扮演重要的角色。当然,现在我们也看到,一些传统媒体、主流媒体,日子过得比较艰难。但是传统媒体越是走得艰难,越是意味着传播格局的深层改变,也意味着更多更大的机会在孕育,换言之,未来几年,当诸君完成学业走进职场的时候,等待你们的将是更为广阔的空间,更多的选择机会。所以,作为一个老师,我对这个时代充满了信心,对各位同学也充满了期待!

二、设计你自己

第二层意思,是要设计好你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理想。不管是幼年时期还是青年阶段,都是如此。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老师就要我们写“我的理想”作文,我想在座的同学们一定也写过。“少时有奇志”,那时候谈理想,没有任何顾忌,想到哪说到哪。前天从幼儿园路过,刚好放学。迎面来了几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问他将来想干什么,回答五花八门,有人说要当清洁工,有人说当护士,有人说当科学家。我曾问过唐海江教授的公子(小学一年级时),“你将来想做什么”,他说将来想当院士。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但是儿时的理想往往是靠不住的,等你慢慢长成,等你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等你对社会的了解越来越透彻,那你的理想,你对人生的设计,你的目标和定位,就会慢慢地发生变化。今天在座的各位研究生都是成年人了,最小的也有二十一岁,大一点的可能有三十多岁。不能再说涉世未深,但在座的各位对社会、对自己、对人生了解可能还不够透彻。在这种情况下你们对自己的未来肯定有很多设想,这正是规划人生、定位未来、设计未来最好的时候。也许有人希望将来成为一个深刻的思想家,或成为一个权威的媒体人,或称为一名政治家,或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学者,或成为一个慈善家、实业家,等等,选择取向可能完全不同。但是,路径不一样,目的却是基本一致的。这个目的是什么?就是我们大家都希望拥有一个有价值的人生,一个有意义的人生,都希望能够做一个对社会有益、对他人有用的人。

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我们设计自己人生的重要阶段,必须注意几个重要的节点。首先,要实现人生理想,最重要的是要先学会做人,做人在做事之先。我们要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高尚的人。我想起了由孔子锤炼出来的“人生八德”。即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孝”大家都知道,就是要孝敬长辈、孝敬父母。“悌”是什么?就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忠”,则是要求对国家、对民族尽忠,在今天则延伸到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信”,则是要求在交朋友的时候,与他人打交道的时候,要讲信用、真诚。“礼”就是规则,我们为人处世要遵循最起码的规则,要有最起码的底线,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叫“遵纪守法”。“义”,即义气,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要见义勇为,嫉恶如仇,大公无私,这些就是“义”。“廉”,就是廉洁,清廉。如今党中央澄清吏治,对大小老虎毫不手软,连苍蝇也不放过。“廉”的时代价值更加重要,我们应该倡廉,千万不要有贪心,起贪念。不要希望获得超出自己贡献的报酬。还有一个,就是“耻”,即羞耻感,古人讲“知耻近乎勇”。从实际内涵来看,孔子讲的“礼义廉耻孝悌忠信”,与今天我们推崇的“核心价值观在基本上是相通的。从根本的意义上,它就是要求我们,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在做好人的前提下,我们还要尽到自己的本分。每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岗位,都有自己的本分。学生在学校里的本分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读书。未来几年里,专硕两年、学硕三年,博士是三到五年,是我们摄取真知,追求真理,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的大好时光。在这里,我们一定要读好“有字之书”,更要读好“无字之书”。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有自己的导师,也会选择自己研究的方向,选择自己最终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方向,我们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开阔的视野,掌握科学的方法。为此必须做最充分的文献梳理,要掌握前辈学人在这个领域的思想贡献,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研究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我们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这一点必须要阅读大量的“有字之书”,既要广泛涉猎,又要选择重点精读细研。我感觉到当前同学们书读得少了一点,经常对本科生、研究生讲,希望他们要静下心来读书。对于在座的各位,我的要求也是一样的。今后几年,是你们有生之年能够集中、系统、安心读书的最好的也是最后的时光,希望大家珍惜。

同时我们还要读好“无字之书”。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仅仅是要饱览大好山河,更重要的是要认识社会、认识国情,要了解人民,和人民、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和它们保持共振。这两年我们学院组织了很多有意思的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暑假有27个社会实践团队,从北方到南方,从东边到西边,深入农村、城市、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从而加深了同学们对人民、社会、民族、国家的认识,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国家、人民对我们的期待。这种体验,对于自己的人生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设计自己人生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人生的路不会是一片坦途,它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曲折、坎坷。我们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要能够经得起失败,经受得起挫折。古人们赞赏屡败屡战、愈挫愈勇的意志品质,在今天这个机会与风险并存的时代,同样是值得我们珍惜的。我希望同学们要具备这种品质,在逐梦的征途中,不畏困难艰险,不怕失败挫折,始终如一,坚持到底。

同学们,现在是给我们的人生定位的最好时机,希望大家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利用我们学校、学院这个平台所提供的一切条件。进一步明确目标,选择路径;在此基础上,把书读好,既读好无字之书又读好有字之书,最大限度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我们还要锤炼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唯有如此,我们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三、走自己的路

我想要讲的第三层意思,是走自己的路。大家可能都读过但丁的《神曲》,“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能够以这种气势讲话的人,实在是要有相当底气的。要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心无旁骛,大胆地走自己的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首先,要有充分的自信,如果没有足够的自信,大多数人走那条路,唯独你走这条路,你心里可能就会发憷。其次,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还要有一种独立的人格,不从众,不盲从。在如今的信息社会,大众心理有一种很不好的趋向,那就是从众、盲从,传播学里叫“沉默的螺旋”。某一个倾向,追的人越多,追随者就越多,而持反对意见的就越少。这时,如果你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就很难坚持走自己的路。其三,是坚定执着的意志力,如果你认为你所选择的是正确的路,却并不为大家所认同,你还坚不坚持得下去?有时候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在社会生活中,随大流的人看上去似乎避免了独自出头的风险,实际上却失去了另一种更加宝贵的东西。事实上,极少数敢于吃螃蟹的人往往是最大的赢家,例如现在炒股票的人,牛市来了大家都蜂拥而去,结果都套进去了。而有的时候大家都不看好的那只股票,有人大胆买进却能够实现大赚。

我鼓励同学们走自己的路,不要在意他人的说三道四。但是在这里我还得指出,我所说的走自己的路,并不排除老师的引领。我们虽然已经成人,但是在学术上还需要导师的指引和栽培。研究生阶段的老师叫什么?叫导师。什么是导师?就是引导你学习、引领你前进的贵人。还有同学,同学之间的感情最纯真,最无私。他们之间的互相协作、互相交流基本上是没有条件的。在同学之外,还有其他的朋友,校内校外的,他们的经历和箴言,都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为我们的路径选择和人生目标提供重要的参照。帮助我们修正前进的道路。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这个意思。

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一定要有勇敢刚毅、不畏牺牲的精神。一旦我们认定了目标,确定了路径,即使有千万人反对,我也要坚持到底,一往无前。正像孟子所讲的,“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中国古代士人的一种标榜和追求。遗憾的是,我们中国人相当部分有一种劣根性,当然我指的是普通人,在座的各位都是时代精英,基本上不在这个范围之内。昨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后,深思良久。这篇文章讲了一个小故事,说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日本军一个班十来个人就能占领中国的一个县城,一个县城再小也应该有几百上。我又联想前不久看到的一个数据, 1945年日本投降时,中国大陆的伪军有三百多万,可是在中国大陆的日本军队不到一百万。就是这百把万人占领支配了大半个中国。我们中国人应该惭愧啊。我们真是应该重新审视我们的国民性。一般中国人最缺的是什么?我以为,缺的是一种敢于出头、敢于牺牲的精神。

今天早上,我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讲述了我国前国防部长秦基伟抗美援朝期间的一个故事。当时他是上甘岭战役的指挥者,有一次他给上甘岭坚守坑道的士兵打了个电话,他在电话中说,请你们转告前线士兵,我们的军党委、军首长非常关心你们,结果总机接线兵非常不客气地说:“少啰嗦首长,时间非常紧急,不要说这些闲话,你直接下命令吧。”秦基伟很惊讶,他从来没听过下属这样和他说话,但后来他想,这件事士兵做得对,战争时期保持电话畅通要付出多少生命的代价,所以要尽可能简单地把话讲完。秦基伟专门表扬了这名士兵。大家学过新闻史都知道,新闻写作的倒金字塔结构来自于美国南北战争危机紧迫的环境。现在来看这段历史,我认为这名接线兵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这些未来的传媒人是社会的守望者,是人民的喉舌,能够不坚持真理,为民呼吁吗?

我们还要有一种批判的意识和怀疑的精神。不要相信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合理的存在背后正孕育着不合理的因素。对于一切判断、选择和意见,即便实正确的,也不要轻易的毫无保留地接受。正像早年马克思所说的,“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各位同学即便在未来不再从事学术研究,也不能没有批判的意识和质疑的精神。这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

最后,我还要忠告各位同学们,人生最重要的,不仅是丰富的精神世界,坚强的体魄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今年我对此的感受尤其深刻,这次开学典礼,有一个同学缺席了,她本是我名下的一名博士生。很聪明,也很勤奋。但是在报道之前,发现生了病,医生建议休学。我真有点为她惋惜,希望她能够早日康复,进入到大家的行列。我也希望同学们在华科大读书时,一方面好好学习,另一方面要锻炼好身体。因为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我们是很难才能走好自己人生的道路的。

各位同学,在今天学院的开学典礼上,我希望你们认识你自己,设计好你自己,坚定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希望大家能够听进去,能够理解我作为一个老师的苦心。如果各位都按照这样一种思路走下去,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做最好的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对他人有用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高尚的人。华科大有这样一句话,今天我们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将因我而骄傲。如果你们都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我们不仅为为你们而骄傲,而且会为我们成功的教育而自豪!

谢谢各位!

 

(本文为张昆教授201796日上午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根据录音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