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Center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要闻   正文 学院要闻

凯迪网络首席评论员黎明:评论就是生活本身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2日 点击次数:

    5月3日,华中大评论学社邀请到凯迪网络首席评论员、UC名家专栏评论作家黎明,为同学们分别作了两场题为《网络评论与前瞻性力作》、《互联网时代的亲历式评论》的讲座,给在场的同学们讲述了他的写作背景、评论经历并结合自己的作品来阐述前瞻性评论、亲历式评论是如何来写作的。



做评论的,词汇基础很重要

     黎明认为,处于社交的需求,很多人会创造新的名词、新的概念,从这些词语的变化当中,可以窥见社会变化,像“同志”的消亡,“老师儿”的兴起,这些都标志着一种意识形态的弱化,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我们为什么平时就要关注这些词语、发现这些词语的变化呢?因为我们做这个学问的,底子就是词汇。

实际上,做学问最重要的读物就是字典词典,其次,是专业领域的工具书。我们研究的这个学问讲究的是准确美,中国语文教学当中有一个问题就是注重修辞,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联系不够紧密,写东西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技巧,会说话需要几十年的功力。明白一个言论的底线,一个思想的框架,这是很不容易的,要有年龄和阅历的基础才能坐把关的位置,包括政治把关和各种人际关系的把关。

 

评论就是生活本身

     什么是评论呢?黎明说,新闻评论的解释教材上面说得不少,有人说它是媒体的灵魂和旗帜,有人说它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表达。评论比新闻评论这个概念大得多,我对评论的解释是:评论就是生活本身,它是个人的基本活动,是你的一种心理活动。评论本身是你的思维,不要把它当做一种职业。

目前网络上,我们能够接触到的信息很多,那么我们如何来对网上的信息进行分类?黎明指出就两种分类,第一个是事实与现象,第二个就是思想和观点,就这两大类信息,其中思想与观点就是评论,我们看事实与现象就是为了提炼思想和观点,人的智能表现为对信息的接收和处理,处理的结果是什么呢?抽象出来的东西,即评论。评论就是要表现出人的思维过程,干这个事的人,他得是个明白人,有的人是明白人,但他没有文字表达的功底,所以除了是个明白人,还得需要专业的表达技巧。评论只有外显出来才是评论,不外显出来就是心理活动,因此,我们做评论,必须做一个会表达的明白人。

    他强调,评论不是一种职业、专业,它是一生的追求,你不做评论人可以,但是要学评论,把握评论。学评论有什么好处呢?不是来自政治经济的各种外来利益,而是来自自身。什么叫成功?利他的利己的标准纷沓而来,所有的这一切都可以被人生体验一票否决,这个人生体验的核心就是活得明白,活得明白是人一生中最大的成功。做评论是离人生成功最近的,专业的新闻评论能够不断的丰富人的内心世界。一个人思想活跃,生活的原动力强劲,驻足一两个领域没法满足好奇心、求知欲,那么评论是最好的选择。

 


前瞻性评论是评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评论怎么写,不结合作品讲不行。什么叫前瞻性的评论,黎明指出,目前没有这个概念,这是自造的,前瞻性评论是这样的:它一定是预测性的、预见到的,它不是一般的评论,核心就在“预测”两个字上。当然是预测对了的,这个预测,它不是猜的,不是算命的。

讲座中,黎明与现场同学分享了他的评论文章《决不能让美帝滚出亚洲》、《一个军事盲在开战第二天写的战评》等文章,他强调,前瞻性评论就是预测对了的评论,是评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评论中的登顶之作。它有什么特点呢?第一就是预见性,他的判断出自事情还没发生前,或者说它是准确预见了某种发展趋势;第二个特点明确的预测结论,不是通过算命算卦推演做梦第六感,不是做地震预告,这些都不算前瞻性的评论;第三点,它是表现出思维方法和分析过程的东西,它只能是后来才被人们共识的优秀之作、神来之笔,它的价值、高度、深度不被当时的舆论场所了解,所以说现在写的任何一篇文章都不是前瞻性评论,因为它没有得到过历史的验证;第四点,它发布的时候文章的主题内容不仅不被主流认可,还被多数人视为罕见、另类、异端、没有任何平台敢于引为自家的产品,这种作品没有人赞助,没有钱拿。这种评论只能出自独立的网络评论人,传统媒体不可能,官方的网评不可能,它是独立的、个人的、高端的。

 

亲历式评论是可以不依赖新闻存在的评

什么叫亲历性评论?黎明讲解了自己的评论文章《改革即是裁员增效,我反对》、《我拒绝这样的爱心发明》、《人民路伤了人民心》等文章,他认为,亲历式评论里面应该有“我”在内,这是最起码的,作者本人在文章中占据某种位置,它占到什么程度呢?读者要看出作者在这篇评论中起作用,可以归纳为亲历性评论,这个“我”必须是必要的,重要的。和素材、观点无关紧要的,那都不是亲历性评论,观点是没有亲历的,思想是没有亲历的,亲历性评论只能限于亲历性事件、过程,它是根据事而不是根据情。它是有等级的,第一等就是你是事件的参与者、相关者、现场的观察者,独家提供全部事实素材;第二等,独家转述不为人知的事实现象,作者就是消息来源的一个重要环节;第三等亲身经历的事件作为次要的补充,次要的素材,陪衬你所评论的事件,或者根据阅历、资历质疑报道本身。

它的特点是什么呢?黎明指出,亲历式评论的特点有三:第一,评论作者就是记者,报道稿即是评论稿;第二,评论中,亲身体会和论证融合在一起,观点的成立和作者的亲历分不开;第三,作者的阅历、资历、经历派上了重要的用场,这样它的亲和力和说服力都有增强,它和亲历式报道的受欢迎程度是一样的,一句话,它是依赖作者亲历事件、身处环境的,是可以不依赖新闻存在的评论。

    讲座的最后,黎明与在场的同学进行了互动,回答同学们的提问。他强调,一个评论家必须是一个自学家,三分钟进入研究,三小时拿一篇文章,三天这个问题成为专家,必须要掌握快速研究的本事和预测判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