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Center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业界动态   正文 业界动态

第三届国家传播战略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08日 点击次数:

    (文/时丹丹  李汝晴)2015年12月6日,第三届国家传播战略高峰论坛于华中科技大学东六楼412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主办,国家传播战略协同创新中心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承办。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互联网+’时代的国家传播战略”。来自海内外的专家教授、师生代表以及业界、政界人士参与了此次论坛,就主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交流。

    本次论坛为期一天。议程包括八个部分,上午和下午各有四个流程。上午的流程由开幕式,两个“主题报告”和插入报告中间的“巅峰论道”组成。下午的议程十四点开始,包括两轮交替进行的“主题演讲”和“巅峰论道”。

    开幕式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詹健主持。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昆教授在开幕式致辞,张昆教授对与会来宾表示了热烈欢迎,强调了举办此次论坛的必要性以及意义。并与以往两届论坛做了比较,指出了此次论坛的两大新亮点:一是嘉宾代表的丰富性。不仅有来自学界的专家教授,也有来自政界、业界的精英人士,更有来自台湾、新加坡的代表;二是将此次论坛的主题纳入了新的话题。

    第一场主题报告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先红教授主持,来自政界、学界以及台湾和新加坡的两位业界代表共六位代表以及进行了主题报告。

    首先报告的是前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局长耿雁生。他做了“信息发布与国家传播战略”的主题报告,根据自身工作经历,表达了自己对“信息发布”的见解,提出“信息发布是对外传播的基石”的观点。

    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熊澄宇教授就“‘互联网+’下的传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他总结了习近平外交行为的四个“一”,即一篇文章、一个演讲、一个高端会议、一个大单子协议;三个“以”,即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利服人。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荆学民教授的演讲主题是“新时期中国式的政治营销何以必要何以可能”,提出了政治营销的背景、意义以及要件。

    新加坡联合早报助理副总裁周兆呈的演讲主题是“顺势与倒逼:政治传播与社会治理的精细化路径”,对熊澄宇教授总结的“四个一”进行了补充,强调了新媒体的作用。台湾战国策国际公关传播集团董事长吴春城 “2014年的第一场雪:互联网对台湾政治的影响分析”为演讲主题,以“318”太阳花学运和九合一大选为例阐述了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对台湾政治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长、新闻学院院长助理雷蔚真教授进行了演讲他的演讲主题是“中国公共外交:学理探索和实践挑战”。在演讲中,雷蔚真教授对中国公共外交的基本概况、学理之争、现实挑战作了分析与介绍。

    接下来的“巅峰论道”部分,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传播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余红教授的主持。此次论道的主题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发展战略”。人民网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官建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申凡教授,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强月新教授,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君玲教授,国信优益数据有限公司首席数据官张祺,就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交流了各自的看法。

    第二部分的主题报告由华中科技大学文科处处长、博士生导师刘洁教授主持。共有五位各界代表发言。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濮端华教授以“军队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和思考”为主题进行了演讲,对军队媒体的发展背景、现状、特点、需要努力的方向以及自己的建议做了深刻的阐述。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吴飞教授针对中国的国家形象进行了题为“流动的中国国家形象——‘中国威胁论’缘起与演变”的主题演讲。北京全聚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邢颖的演讲主题是“以食为媒——烤鸭外交传播国家形象战略”,从自己的工作经历阐述了“烤鸭外交”的意义。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燕的以“全球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新变化”为主题,分析了国际舆论中中国形象的变化。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先红教授的演讲主题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五个文化要素——一个修辞传播学的角度”,从“家庭价值观、春节、汉字、西游记、道教”五个要素阐述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下午的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认证系统分析师李卫东教授主持。

    人民网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官建文以“面向即将到来的‘数字文化’时代”为主题进行报告,论述了从数字化如何改变文化、数字文化的特征、如何迈向数字文化强国。紧接其后,四名与会代表发表了自己的演讲,他们的关注点各不相同。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董天策教授的演讲主题是“从网络集群行为到网络集体行动——网络群体性事件及相关研究的学理反思”,在演讲中,他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概念界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周荣庭教授进行了主题为“‘互联网+’环境下媒体融合的产学研结合战略初探”的演讲,对媒体融合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秘书长、《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张国涛关注电视媒体,在题为“‘电视将死’与重回中心——互联网+时代电视媒体的转型思考”的主题演讲中,提出并分析了“电视+”的概念。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主任陈晓冉的报告主题是“舆论场融合下的国家形象传播”。他从自己的工作出发,对我国如何开辟国际舆论场提出了相关建议。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徐明华主持主题为“‘互联网+’时代的跨文化传播与公共外交”的巅峰论道。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杨魁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长、新闻学院院长助理雷蔚真教授,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刘卫东教授,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韩强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广告系主任李华君教授,就 “公共外交的最高境界是政治舆论外交还是文化存在感外交”的问题进行了发言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

    第二部分的主题报告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明新教授的主持。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江作苏教授发表了“‘互联网+’助力‘一带一路’实现民心相通的媒介责任”的主题演讲,从如何实现民心相通、我国媒体传播中的责任缺失、互联网+背景下的媒介责任三个方面论述了自己的观点。

    复旦大学媒介管理研究所所长、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朱春阳教授以美国电影国际国内影响力为例,对我国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培育政策进行反思,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建议。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国华教授以“微博的政治性使用对政治态度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武汉地区大学生为例”,从严谨的实证研究出发,做出了自己的总结。

    最后一部分的巅峰论道为本次论坛画下句号,此次论道的主题是“‘互联网+’时代的传统媒体转型与媒体融合战略”,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舒咏平教授的主持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蒋晓丽教授,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陆地教授,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友芝教授,深圳特区报总编辑胡恒芳,复旦大学媒介管理研究所所长、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朱春阳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邓秀军教授,就 “‘互联网+传统媒体’VS‘传统媒体+互联网’”的小主题进行了观点的分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此次论坛的举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应如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推动媒体融合、创新国家传播方式,在内部建立透明的政治生态及和谐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对国家的认同感,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占领国家传播的制高点,提升我国在国际道义上的感召力,国际话语体系中的号召力。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能在本次论坛上找到很好借鉴。

 

1

 

 

 

 

 

 

 

 


上一主题: 没有了

下一主题: 上海文艺出版集团赶出世博图书15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