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要闻 > 正文

华中科技大学首届“数智化传播领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高峰论坛暨校外业界导师聘任仪式圆满举办

发布时间:2024-10-14 作者: 浏览次数:


2024年10月13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首届“数智化传播领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高峰论坛暨校外业界导师聘任仪式在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一楼演播厅拉开帷幕。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副主任范晓红,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金凌志,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李卫东,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彬彬,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鲍立泉出席了会议。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记者、“湖北产业教授”陈栋,人民日报社《国际金融报》副总编辑许凯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硕士生导师、业界导师以及学院师生代表参会。本次会议旨在深化学院产教融合教育水平,围绕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高质量发展展开研讨,通过打造高质量校企合作平台,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卫东主持。

95559

图1 开幕式主图

B5B5B

图2 观众图

会议伊始,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卫东对到场嘉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提出,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然迈向万物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政府组织乃至各行各业皆面临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紧迫需求。在此时代背景下,培养并输出一批面向数字化建设主战场和重点领域各类组织的“数智化传播领袖”,已成为当务之急。“数智化传播领袖”是既能把握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趋势,又能领导数智化应用产品的创新设计和研发,还能负责数智化传播平台的运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数字中国的建设实践中,全社会需要大量的“数智化传播领袖”,他们将在媒介组织、企业组织和政府组织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关键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基于此,我们今天相聚在此,其意义不仅在于深入探讨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更在于构建学界与业界之间沟通交流的稳固桥梁,进而携手为社会培养更多杰出的“数智化传播领袖”。李卫东副书记也表示期望借此契机,进一步深化跨界合作,共同探索学术前沿,携手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C8187

图3 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卫东主持并介绍到场嘉宾

学院党委书记金凌志在致辞中表示,学院为了响应教育部对研究生培养的指导,师生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专硕的培养方案与培养过程。他指出,要擦亮学院文工交叉的特色名片,充分发挥交叉的优势与亮点,将人文与科技结合,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为社会输送人才,为国家做贡献。金凌志书记强调了学院的四点工作理念:第一,整合资源。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学院平台整合教育资源、业界资源与媒体资源。第二,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开放、包容、创新的平台上发挥聪明才智,浸润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文化中逐步成长。第三,塑造品牌。口碑需要靠质量与营销赢得,两者缺一不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质量。学院需要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靠办学质量赢得口碑。第四,创造价值。根据学生的价值诉求设计课程,满足其“学知识、拿学位、找工作、交朋友”的价值诉求,为社会输送高质量、高水平的优秀人才。

5CE45

图4 学院党委书记金凌志致辞

研究生院培养办副主任范晓红表达了对在座嘉宾的衷心感谢与热烈欢迎。范晓红副主任回顾了专业学位的发展,指出专业学位会在未来进入更高速的发展期,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将不断增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的指导下,专业学位发展已经迈入了黄金期。她对未来文科专业学位进入到更高层次表达了殷切期盼,希望学院能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背景下勇立时代潮头,推动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并鼓励学生肩负时代使命,成为行业翘楚。

F92A1

图5 研究生院培养办副主任范晓红致辞

接下来,主持人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卫东宣读了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硕士生导师聘任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集团编委陈力峰;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总编辑余庆;长江日报社(长报传媒集团)经济部主任郑良中;新华社湖北分社副总编辑梁建强;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业界导师聘任名单:华视控股集团执行董事、和尔传媒董事长王书锦;腾讯互动娱乐事业群湖北区域负责人王天骄;人民日报社《国际金融报》副总编辑许凯;武汉微思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CEO张先锋;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记者、“湖北产业教授”陈栋;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副主编秦珍子;数可视创始人、数可视教育公益基金发起人黄志敏;南华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游昌乔;北京观相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CEO雷磊;湖北广播电视台副总监、高级编辑谭海燕。范晓红副主任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硕士生导师颁发聘任证书,金凌志书记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业界导师颁发聘任证书。随后,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栋和人民日报社《国际金融报》副总编辑许凯作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业界导师代表分别发言。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业界导师代表陈栋认为,伴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浪潮的到来,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化传播已成为时代的新浪潮。只有顺应时代,方能引领未来。他结合业界导师的职责与使命,从“心有大我”、“行有大为”、“身有大任”三个方面分享了心得体会。首先,立足“心有大我”指出导师的三个角色:第一,导师既是科研之师,更是品德之师。第二,导师既是思想之师,更是行动之师。第三,导师既是学业之师,更是职业之师。其次,立足“行有大为”强调导师要保持“四心”:第一,永葆初心。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第二,传递爱心。乐于奉献,甘于付出。第三,保持热心。热爱教育,坦诚沟通。第四,秉持公心。当好示范,做好表率。最后,立足“身有大任”提出导师要引导学生争做梦想的工匠,携手追光逐梦,扬帆远航,共同奔赴一场美好的学习与成长之旅。

陈栋指出导师与学生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共同努力:第一,博观约取,做一个厚积薄发的人。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博览群书并简约审慎地取用,做到“身处斗室,心越关山”。第二,沉潜深耕,做一个行稳致远的人。鼓足“敢进窄门,愿走远路”的勇气,秉持“一日如十年”的只争朝夕与“十年如一日”的战略定力,树立专业优势,打造技术壁垒,构筑发展护城河。第三,进德修业,做一个真诚靠谱的人。新闻青年应当始于态度、立于行动、成于才华、终于人品,努力统筹好时间管理、情绪管理、预期管理,从而实现进德修业、志存高远。第四,要知行合一,做一个高级有趣的人。青年学子不仅要提升知识水平,还要增强自我认知,更要懂得与人相处,努力做一个深刻感性、高级有趣、具有理想主义情怀的现实主义者。

7F089

图6 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记者陈栋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业界导师代表许凯在发言中对学院在全国新闻院系中脱颖而出谈了他的思考与感触。他认为,学院不断进取,常常能够领风气之先——较早开设驾驶课与科技新闻班,实现文理交叉融合发展,当下又紧跟科技形势推出“数智化传播领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这与学院一贯的“与时俱进、不断进取、不服输”精神有直接关系。正是得益于学院的远见卓识,才取得了目前的发展成就。他认为,“数智化传播领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正是契合新技术形势的睿智之举。我们已从互联网时代跃进到人工智能时代,如果无法跟得上时代,就可能被时代所抛弃。他举例说,在诺贝尔奖颁奖季中,化学奖颁给了三位并非化学专业的科学家,而是计算机专业人士,其中一位是计算蛋白质设计获奖,后两位则因用AI预测蛋白质结构而获奖。计算机专业人士的出现改变了行业的底层逻辑,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策略加以应对,很多人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甚至失去阵地。

接着,许凯对“数智化传播领袖”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的学弟学妹们谈了他的看法和建议。他对“数智化传播领袖”概念进行拆解,提出“数智化”是时代背景,“传播”是学院专业特色,“领袖”是对培养人才的期望其落脚点在培养人才上。他对此提出三个建议:第一,在喧嚣的时代做一个冷静的人。传播的便捷在放大声音的同时,也放大了噪音;物质的充盈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膨胀了欲望;价值的多元在多元化知识的同时,也动摇了认同;信息的碎片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加厚了茧房。新闻青年不能随波逐流,而是要警惕混淆是非立场,始终保持冷静的判断。第二,在多元的时代做一个睿智的人。新闻青年要打破思维定式,对曾经所依赖的知识体系与认同的观念保持批判性思维,跨过明礁,躲过暗礁,方能顺利前行。第三,在快速迭代的时代做一个创新的人。创新是新传人在这个时代所必备的基本生存技能,这要求新闻青年持之以恒地学习,穿过喧嚣看清本质,透过混乱辨清是非,变得更加冷静与睿智。

DF550

图7 人民日报社《国际金融报》副总编辑许凯

开幕式与聘任仪式圆满落幕,与会嘉宾和老师在学院一楼正门口合影留念。产教融合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新时代人才的迫切需求。此次活动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的关键举措,为华中科技大学“数智化传播领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注入了崭新活力。未来,新闻学院将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校外导师优势,进一步促进专业型人才培养紧密对接市场需求,不断强化学界与业界的合作交流,携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智化传播人才培养高地。学院将致力于培养更具领导力、战斗力和传播力的高素质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为推动我国新闻与传播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E7E4A

图8 与会嘉宾、老师大合影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东六楼

联系电话:027-87543520 87544547

邮编:430074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 版权所有Copyrights all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