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要闻 > 正文

第七届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11-09-13 作者: 浏览次数:

2011年8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第七届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河北保定举行。

我院吴廷俊教授、舒咏平教授、杨秀清老师等七位老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8月27日上午会议开幕式举行,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白贵院长向各位来宾表示了热烈欢迎。大会主题报告由吴廷俊教授主持,来自于海内外的六位学者林任君、倪延年、郭镇之、徐小鸽、白贵、孙旭培等先后向与会者做了“联合早报国民身份的演变”、“中国新闻媒体对外传播观念的演变”、“记海外华人学者王赓武教授”、“移动族与移动新闻”、“从中美领导人外交讲话看宗教因素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无产阶级新闻自由”等主题发言。

我院舒咏平教授提交的论文《新媒体广告趋势中的亚洲消解》,指出新媒体广告呈现出分明的两极化趋势:一是母语化,二是全球化,即遵循英语实际成为国际通用语言的现实,来进行全球化品牌传播;由此,新媒体广告形成“母语—英语”的跨越,但亚洲从中消解却是不可阻挡的趋势。牛静老师宣读了论文《用固定的报道模式塑造稳定和谐的图像》,该论文对新华社关于乌鲁木齐“7·5”事件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在不同的报道周期,媒体的报道主题和报道态度呈现出相当高的“一致性”与“不一致性”,不同角色的消息来源从不同的侧面共同建构近乎一致的新闻框架,从而构建和谐稳定的新闻图像。邓秀军老师宣读了论文《凤凰卫视谈话节目媒体话语的主体化建构》,该论文探讨了凤凰卫视作为有影响力的华语电视台的成功之道,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电视媒体话语体系。周婷婷老师宣读了论文《我国高校第一门新闻学课程考略》,该论文对我国高校第一门新闻学课程的历史记载进行了考订,发现于1920年1月开设,由中国新闻教育的先驱徐宝璜先生主讲,指出北大在我国高校中第一个将新闻学纳入大学知识体系,新闻学在当时的北大始终处于比较边缘的地位,仅以选修课形式时断时续地存在。

会议收到论文120余篇,80余位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等地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分组学术研讨主要围绕“文化交融与华文媒体变迁”、“受众对媒体文本的文化解读”、“华文出版与华夏文明传播”、“华文媒体与华夏文化的建构”、“党报理论、实践及其文化表达”、“文化心理与舆论”等主题展开。会议闭幕式上还出现了动人的一幕: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北大程曼丽教授向连续七届出席会议的郭振羽、吴廷俊、郝晓鸣、卓南生、乔云霞、白润生六位教授颁发了纪念品。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自1995年在武汉首次举办以来,曾在兰州、厦门、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多地举办,至今已经历16年七届。据悉,下一届会议将由松花江畔的黑龙江大学承办。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东六楼

联系电话:027-87543520 87544547

邮编:430074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 版权所有Copyrights all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