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新闻学院2011年科研课题申报汇报交流会在东六楼召开。会上青年教师的代表的发言感情真挚,畅快淋漓,将科研课题申报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一一分享,令笔者印象深刻。在这次新闻学院的课题申报“大丰收”中,青年教师可谓是劳苦功高,多名教师一连命中多个级别科研项目,收获个人课题申报“大满贯”。
牛静:心平气和地战斗在申请的道路上
牛静老师的演讲从一个女性的视角来描述自己的课题申报之路。作为一名年轻的女教师,牛静表现出了更多的韧劲和毅力,曾经在一年之内连申15个项目被拒的情况下依然心平气和。牛静表示学院的老教师们给了她很大的鼓舞,让她认识到申请到了并不证明比别人好多少,没有申请上也不能说明自己能力差。牛静调侃自己的状态是“每个走在课题申请道路上的教书匠都伤不起”,申请到课题只是一个开始,今后还有更漫长的路要走。
郭小平:科研应与教学相融合相促进
郭小平老师提到:“如果只教不研,就会越教越死;如果只研不教,就会越研越窄。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今年9月份,央视启动“走转改”报道。郭小平老师在大四毕业班的《电视作品赏析》课堂上引入郎永淳的“体验式采访”以及“蹲点日记”系列报道作为教学案例,使课堂与实务紧密结合。
教学与研究的互动也使学生受益。在9月份的外校保研中,新闻系的一名同学遇到的第一道面试题目就是“请结合具体的报道个案,运用新闻传播学的理论知识评析媒体的‘走转改’活动”。
郭老师感慨的谈到:“做一个‘良心教师’不容易,所以,我就尽自己所能,在教学与科研方面能给学生一点启发,也受学生一点启发,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误人子弟’,吃好教师这碗‘良心饭’。
李华君:课题申报材料要科学化细致化
“有图有表,感觉挺好。”李华君老师幽默的报告一开始就赢得阵阵掌声和笑声。他结合个人科研项目申报的经历,生动详细的讲述了科研申报过思路。他谈到,图文结合能够有效地使表达更加明确直接。
此外,他也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申报心得。他说:申报项目应当早动手、多阅读、多请教。同时要注意细节。从字体到行距到打印纸张都有可能影响到最终的评判结果。就个人经验而言,仿宋字体往往会使申报材料更加美观。”
正如张昆院长在接受采访时所说“青年老师们非常可爱,他们的踏实付出,使得每一项工作的部署和整合都很顺利。”这些青年老师在教学和科研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光彩。宝剑锋从磨砺出,正是这些青年老师不懈的努力,为新闻学院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激发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