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6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一批)招标评审结果公布,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张昆教授组织强大科研团队申报项目《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一举中标,为新闻学院2011“科研学术丰收年”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获得5项国家级社科基金、3项教育部课题、3项省级课题、2项省级委托课题、9项目校级自主创新课题,供计22项。以骄人的社科基金数量和质量,首次跃居全国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第一名,被业界称为“可怕的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记者近日对张昆教授就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喜人的学术成果进行了采访。
团队作战,申报过程充满感动
相比一般科研项目的申报,国家级重大社科基金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更为复杂、繁重。
结合“中国国家形象逐步改善与国家社会认知偏差并存”的国际环境;“国家形象同经济大国、文化大国、政治大国的实力严重不匹配”的现实困惑;“中国政府日益重视提升中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政策背景,新闻学院张昆教授带领实力强大的科研团队申报课题《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
这一项目设计中,仅文献综述部分的工作量就堪比博士论文。同时,作为包涵文化学、传播学、国际关系学、社会心理学至少四大学科的跨学科课题,涉及知识面之广,可见一斑,以个人之力难以完成。
张院长谈到:“我们集合了包括新闻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的很多学术专家;还邀请到上海大学、山东大学等学校业界同仁参与;并得到了湖北省党政机关,如湖北省宣传部副部长的大力支持。大家都对这项工作很感兴趣,觉得很有意义,参与热情都非常高。”
在项目的设计实施阶段,新闻学院年轻教师发挥团队作战精神。张院长说:“青年老师们非常可爱,他们的踏实付出,使得每一项工作的部署和整合都很顺利。我们就像一架机器,运转非常和谐,打了漂亮的团队战。”
不仅如此,没有参与到项目当中的教师员工也非常关心学院的重大项目申请。张院长笑着回忆道:“那天我们准备去北京答辩。刚刚上火车就接到赵振宇教授打来的电话,他说,放心肯定没问题,准备回来请客。这让我感到我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支持,心里非常温暖。”
优良传统,凝聚内核源于理想
当记者问道,能够倾全院之力支持科研项目的申报,这种凝聚力来源何处?张院长回答说:“搞好科研是学院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学院的重要传统。共同的学术理想是新闻学凝聚力的内核。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对学院有强大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学科带头人,都能与新闻学院荣辱与共。几年前,钟瑛老师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成功申报,不仅归功于学科带头人的科研水平,更得益于新闻学院的团结积极的良好氛围。
协调发展,“教学与科研如前后轮”
李培根校长曾经谈到:“教学与科研如同自行车的前后轮。”张院长深有感触的说:“老师们申报项目的同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科研和人才培养相结合。不仅要出成果,出人才,而且人才和成果还要服务于专业和学科的建设,要有促进作用。”
面对成绩,看淡今天笃信未来
面对新闻学院今年的学术科研成绩,张院长表示:“今天的成果令人振奋,可以说是科研大年。然而,我们应当做到可持续的发展,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等方面的关系,防止明年出现‘高台跳水’。申报项目并不神秘可怕。要有信心,敢于参与项目申报。目前我们正在筹划新的学科平台,争取成为新闻学术界令人敬佩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