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要闻 > 正文

潘多拉:少写杂文,多开“药方”

发布时间:2017-06-16 作者: 浏览次数:

个子不高,四十多岁的样子,黑领白边的灰色短袖,黑色的西装裤子将黑色皮鞋盖住了一点,头发梳理的很整齐,讲课的时候喜欢用两手扶着镜腿上下调整眼镜。他就是今天的讲座嘉宾潘多拉。

潘多拉是著名的时事评论员、杂文家潘洪其的笔名,现任《北京青年报》评论部主任、北京市杂文学会副秘书长。著有《中国魔盒——潘多拉大战腐败》《指名道姓潘多拉》等文章。6月12日,潘洪其在东九楼为评论班学生带来了《我的评论生涯》《“问题评论”解析》两场讲座。

如何把评论写了,还能不惹麻烦

在上午的讲座中,潘洪其通过分析自己的几篇评论作品,向同学们传授了如何把文章写了,还能不惹麻烦的经验。例如《续朱总理说“清官”》这篇评论。潘洪其说当时是从(1)如何判断一个官员到底是不是清官?一个官员如何才能证明自己是清官而不是贪官?(2)举证责任和举证责任倒置。(3)只有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能够证明这三个方面来构思文章。这三个方面层层递进,逻辑是严谨的,即使这篇评论国家领导言论的文章在发表后受到了有关部门调查,但是后来并无大碍。主要就是因为这篇文章逻辑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慕绥新不是“个体户”》是对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的言论进行评论。没有引起负面影响,但是中新网对此做出了澄清:“党内个体户”不是闻世震的说法,而是引用慕绥新的言论。认为北京青年报的评论有失偏颇。但对北青报和作者潘洪其本人并未造成影响。主要是因为作者引用的是《辽宁日报》报道上的说法。潘洪其提醒同学们在今后的评论写作中要对高级领导的讲话需要做出判断,即使是引用的也要加以甄别。

如何避免“问题评论”

下午的讲座中,潘洪其从编辑的角度,将自己接触到的问题评论稿件原生态的呈现给同学们,通过剖析稿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潘洪其认为“庸俗的勤奋”,是一种低水平的重复,对评论水平的总体提高没有意义。现在评论写作门槛低,从来稿中发现,有的作者会周一到周五每天都写,他们满足于这种“庸俗而勤奋”的状态。来稿的评论中还存在粗疏浮躁的问题,口头禅式的表述、语法错误、字词误用等低级问题。潘洪其指出初写评论,写一篇是一篇,写完了之后从编辑的角度推敲文字。写评论和写论文是一样的,写评论之前,要了解同行对此问题了解到什么程度。要比他们立意高远,比社会的普通水平要高。某一个领域都有相对固定的专家库,他们的发言是更有价值的呈现。

在最后的讨论中,作为杂文家起家的潘洪其回答了怎样看待评论与杂文区别的问题。潘说:“杂文的个人情绪较多,现在要剔除个人情绪,理性、客观地写评论,需要揭露现实,更需要开药方。用评论的笔法正规地表达观点。人群比较浮躁,杂文是火上浇油,而评论能够抚慰情绪。杂文可以破坏,评论需要建设。需要杂文的地方越来越少,因为文字上需要精雕细琢。而评论是一种大众文体,不需要文字上和艺术上的特别推敲。”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东六楼

联系电话:027-87543520 87544547

邮编:430074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 版权所有Copyrights all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