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要闻 > 正文

以创新成就新的人生高度

发布时间:2018-09-10 作者: 浏览次数:

在学院2018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张明新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初秋九月,丹桂飘香,这是喻家山下一年里最美好的时节。今天,1982018级硕博士研究生新同学齐聚于此,即将开启人生中崭新的一页。在这里,我代表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祝贺!欢迎你们走进华中大,加入学院大家庭!

华中科技大学一所勇于创新、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的大学,坚持创新引领,不断追求卓越。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创新作为一种文化基因一直推动着学校快速发展。学校重视将创新理念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搭建多样化的创新团队和平台,构建浓烈的创新文化氛围,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2017年,福布斯中国发布“30岁以下精英”榜单,其中包括7名华中大校友,“华中科技大学创新创业企业家现象”引起世人瞩目。

创新也是学院的发展之魂。1983年,我们学校的前身华中工学院创办新闻系,成为中国新闻教育史上的创新之举。学院坚持“应用为主、交叉见长”的特色发展思路,注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创新。30多年来,人才培养类型持续多元化,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博士后的完整培养链,拥有5个本科专业,6个硕士专业,5个博士专业,1个博士后流动站。本科招生涵盖理科、文科和艺术类,硕士招生包括全日制学术型、全日制专业型和非全日制三种类别。今年,我们首次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非全日制硕士生,反响热烈。今天在座的就有93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欢迎你们!这是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创新举措,我们将以最大的智慧和勇气,全力为大家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成长环境。

同学们,你们正处在青春岁月,朝气蓬勃、活力无限、充满理想,可以说,朝气、活力、理想就是青春的标志,也是创新的象征。新闻业和传播业以最敏锐的神经感知与回应社会的变迁,走在时代的最前列。传媒业是青睐年轻人的事业。古今中外,许多怀有理想和创新精神的青年才俊,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新闻传播业的翘楚,描绘了时代的风云变幻,谱写了历史的波澜壮阔。1918年,31岁的邵飘萍促成北京大学成立新闻学研究会并被聘为导师,开启了中国的新闻学教育。1936年,27岁的范长江出版名垂青史的《中国的西北角》,铸就了中国新闻史上的里程碑。21世纪,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无数富于创新、富有才干的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2004年,20岁的扎克伯格创办了Facebook,数年内建构了一个聚合世界的社交帝国。2012年,29岁的张一鸣创办字节跳动公司,推出“今日头条”,四年后即改变了7亿人的新闻获取和阅读习惯。

习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当今时代,新闻生态和传播业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网络化、数据化和智能化成为新媒体演进的历史方向,不断颠覆和重构着人们的生活与想象。在这种环境下,新闻传播需要面向未来,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习总书记强调:“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

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所在,是研究生培养的最高追求。研究生时期是人生中最富有创新热情和创造激情的时期,是奠定学术基础,以及为未来实践工作建构知识框架、提供行动逻辑的关键时期。在未来几年,你们将在这里勤奋耕耘、孜孜以求,在这里砥砺学术、探索新知,在这里开阔视野、展望未来,不断激发创新热情,获得创新灵感,付诸创新实践,收获创新成果。

研究生阶段的创新,需要以知识和理论的武装为前提。在现代社会,所有的创新绝不是建基于零点,而是站立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只有充分掌握和深刻理解了前人已经发现和归纳出来的关键知识与理论体系,我们才拥有了实现新突破的可能。因此,我们的头脑中需要有一幅系统的、清晰的知识和理论地图,唯有如此,创新才不至于是盲目的,才是有的放矢的。在学科融合、知识汇流的当今,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跨学科的视角,借用其他领域的知识和理论、方法和技术,来发现与解决新闻业和传播业的问题。只有拥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我们才能够针对现实复杂问题进行广阔的思考,并找到可能的创新空间。

研究生阶段的创新,需要以关注重大现实问题为方向。社会科学是经世致用之学,只有学以致用、学有所用,才有现实意义。今天,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创新时代。面临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并没有现成的教科书可以参照。当前,许多重大现实问题,如“一带一路”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网络空间治理、讲好中国故事、健康中国、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等,需要我们以非凡的胆识和勇气,去重点关注其中与本学科、本领域密切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调查和科学分析,拿出扎实的研究成果,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和历史的华彩篇章。

研究生阶段的创新,需要养成和保持良好的心理品质。创新就是创造新的可能性,是一种对新的可能性的积极信念与开拓,因此,创新是一种可以培养的习惯。我认为在研究生学习阶段,需要养成和坚持好奇、质疑、开放和坚强的品质。好奇让我们对现实世界保持敏锐的觉察和认识;质疑让我们敢于怀疑甚至否定前人与权威,从而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开放让我们拥有包容的心态和宽阔的胸襟,接纳不一样的事物和信念;坚强让我们坚忍不拔,一步步从失败走向成功。今天,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VR/AR等新的信息技术不断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对此我们需要有良好的心态,既不固步自封,也不盲目追从,而要以细致的观察、理性的思考去面对,以创新的思路去解决问题,改进工作。

研究生阶段的创新,需要培养行胜于言的实践品格。创新不仅需要热情,需要创意和灵感,更需要规划和实践。1999年,我们的校友汪海兵学长在《北京日报》实习期间,萌生了“做学生自己的新闻网站”的创意,返校后他创办了以自己的网名“冰岩”命名的“冰岩作坊”。随后的一年里,他和小伙伴们自学了大量计算机书籍,搭建起了“华中大在线”新闻网。勇于创新、勤于实践,使得他后来在腾讯带领团队开发了QQ宠物,他因此被称为“QQ宠物之父”。2007年,27岁的他告别腾讯,在上海成立淘米网络并出任CEO,四年后公司即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当年的“冰岩作坊”,还培养出了包括PPLive的创始人王闻宇、汪奕菲,“恋爱笔记”创始人付小龙等在内的众多优秀的互联网创新创业者。这几位学长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的创新决不会只停留在脑海中,必须通过有力的实践来达成。

同学们,华中大秉持“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一直传承着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文化基因,激励着无数华中大人不懈努力,不断超越自我。新闻学经典《论自由》一书的作者、英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约翰·密尔说:“现在一切完美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未来新闻业和传播业的美好,有赖于在座诸君的创造和践行。我们相信,经过几年的努力学习和实践,你们将在这里成就新的人生高度,迈向激动人心的新征程,看到人生更美的风景,实现更大的人生和社会价值。

谢谢大家!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东六楼

联系电话:027-87543520 87544547

邮编:430074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 版权所有Copyrights all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