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徐伟龙)“虽然新闻生产方式与载体在变,但新闻与新闻人不会消亡。”9月19日,在实践教学与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研讨会上,新华社总编室副主任白林、新浪网新闻中心主任卢旭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编辑刘中琦等资深从业者对传统新闻变革方向进行讨论,商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人的自我变革。
白林首先分析了新闻业目前遇到的困境和遇到的疑惑。他认为在新媒体的急速冲击下,当前的变革是最为深刻的变革,新闻传播的主体、手段、业界都在变化,全世界的媒体都收到冲击,致使传统新闻业已经出现了“进口窄,出口宽”的现象,一方面进入新闻行业的人数减少,另一方面许多传统新闻从业者纷纷向新媒体及其他行业流走,“这使我们不禁要问,新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新闻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面对挑战,要求我们不断的整合与探索,从单向传播模式向交互、反馈型的生产循环模式改变。”白林认为,在大量资金与先进技术涌入的新闻行业里,新闻从业者应该提高自己的素质,要拥有在突发事件现场独立实现多媒体采集的能力,能够为不同终端提供新闻信息产品的能力,能够熟练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的能力,并驾轻就熟应用的能力,必须成为熟悉新媒体、新技术的新闻人。
针对新闻人素质的自我提升,卢旭宁认为新时代新闻从业者应该掌握四个基本能力:一是信息监控的能力,在很多突发事件发生后,新闻人可以从微博、微信上采集线索,可以直接从这些新媒体平台与当事者取得联系,可以从自媒体窗口了解最新舆论走向。二是外语能力,精通一两门外语有巨大的优势,可以快速从外媒获得信息,也可以避免信息的错漏。三是产品创新能力,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必须要创新产品的呈现方式,比如制作一些图解新闻,对新闻产品进行整合设计,使之更有交互性。四是辨别发现处理谣言的能力,网上很多都是片面性、阶段性信息,各种消息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新闻人慧眼识珠,不能轻信谣言,“对于那些猎奇、抓眼球的消息,要理性分析,并一定要核实。”
“在受众即记者的年代,我们要做的是注重观点的呈现、形式的创新,思维的拓展,这些都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获得。”刘中琦认为,作为一个职业记者,必须要有不断学习的能力,要深刻了解自己所采写专线的基础知识,洞察行业发展变化,“有深厚的基础,有助于开拓报道的思路,创新报道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