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静
教授 博士生导师
niujing2005@qq.com
研究方向:媒体伦理、新媒体使用、传播规范、新闻改革
详细资料
基本情况
女,汉族,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中心研究员。
先后获得华中科技大学传播学硕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博士学位;曾在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在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访学。
现为学术期刊《新闻与信息传播研究》副主编、《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与传播评论》等核心期刊的评审专家、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化传播学院特聘导师。
主讲课程
本科生:媒介与社会、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法治评论
研究生:传播伦理与法规研究、出版法规
招收研究生要求
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2-5名(全日制学硕、全日制专硕、非全日制)。
希望你:具备社会学科的相关专业背景,对新媒体使用及其影响、媒介发展及其内容呈现、政治传播、传播伦理等某一方面的研究方向感兴趣;具有良好的文字撰写能力;踏实勤勉、有求知求新的学习欲、愿意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不断完善自我。
在读研期间,在尊重学生的学术兴趣的基础上,导师指导带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进行论文撰写,鼓励学生参与读书会、参加学术会议、国际访学,从而达到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之目的。
所指导的研究生和国际博士生中,已有多人获得毕业论文优秀奖,在国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并获得各类奖学金。
【◎若有报考意向或疑问,希望我们可以尽早取得联系,以便双方有更多的交流沟通,欢迎随时联系。】
科研课题
至2020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项目3项,主持教育部、湖北省和其他社科项目共计10余项,其中2018年前的项目均已结项,并获得良好的社会评价。
1.主持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多元视角下社交媒体中的自我表露与意见表达研究》。
2.主持2019年人文社会科学自主创新重大交叉培育项目《新媒体环境下传播伦理的困境、悖论与建构》。
3.主持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度校级立项教材《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理论及案例评析》。
4.主持2017年湖北省重大调研课题项目《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
5.主持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6年度“中国调查”项目《公众在社交媒体上的自我表露与意见表达行为调查》。
6.主持2016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世界主要国家的媒介伦理信条研究》。
7.主持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参与建构全球媒介伦理的路径研究》。
8.主持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视频网站著作权纠纷及其防范管理机制研究》。
9.主持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民主化进程中传媒与政治信任之关系的实证研究》。
10.主持2011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视频分享网站著作权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11.主持2011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视频分享网站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
12.主持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世界主要国家的媒介伦理信条研究》。
13.主持2014年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典型人物的传媒呈现与政治动员研究》。
14.主持2013年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新媒体传播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基于比较法的视域》。
15.主持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群体性事件的报道框架解析与引导策略研究》。
研究论文
长期从事新闻传播理论、新媒体使用、媒介内容呈现、政治传播、传播伦理、传媒法规等研究,在各类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世界主义、民族主义与全球媒介伦理的建构》获得第11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四届全国新闻学青年学者优秀学术成果奖、2018年媒介法规与伦理优秀学术成果奖。《全球媒体伦理规范的共通准则和区域性准则--基于134篇媒体伦理规范文本的分析》发表后被广泛传播,所提出的共通准则对于今天的媒体从业者具有启发价值,该文获得2018年新闻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所发表的部分论文如下:
(一)“媒介发展及其内容研究”方面:
1、The Chinese Government Regulations on Social Media and Its Implications. In J.H.Hong (Ed.) ,China in the Era of Social Media(pp.333-352). London: Lexington Books. 2020.
2.《中国における既存メディアとソーシャるメディア共存時代の考察》,《ポストコロナ時代の東アジア》,勉誠出版株式会社, 2020年,第63-77页。
3、《“倒贴钱”的实习如何可能?——新闻媒体实习生劳动过程中的同意制造与“理想游戏”》,《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年第4期。
4、《相同的选择,各异的心路历程——生命历程理论下的离职媒体人职业认同研究》,《新闻记者》,2020年第1期。
5、《事实核查新闻的创新实践及其评价》《新闻爱好者》,2019年第1期
6、《消息来源理论》,陈先红主编:《中国公共关系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8年3月,第332-344页。
7、《对反转新闻的再思考》,《东南传播》,2018年第2期。
8、《论戏仿作品洋葱新闻的“新闻”风险》,《东南传播》,2016年第10期。
9、《社交媒体环境下我国“洋葱新闻”的特点及其伦理问题探讨》,《中国新媒体社会责任蓝皮书(2016)》,2016年12月版.
10、《雷锋报道的传媒呈现与政治动员研究》,《新闻与信息传播研究》,2015年第1期。
11、《媒体公信力的缺失与重建——央视批评星巴克案例评析》,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组编:《中国公共关系年度报告(2014)》,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第1版
12、《群体性事件新闻报道的困境及应对》,《媒体时代》,2012年4月
13、《群体性事件报道的历史考察与现状分析》,《东南传播》,2012年6月
14、《群体性暴力事件的报道框架解析》,《东南传播》,2011年9月
15、《手机出版的发展现状及其策略》,《编辑之友》,2010年第5期
(二)“新媒体使用及其影响”方面
1、《社交媒体信任对隐私风险感知和自我表露的影响:网络人际信任的中介效应》,《国际新闻界》,2019年第7期
2、《社交媒体使用中印象管理与公众的自尊、自我监控之实证研究》,《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
2、《社交媒体使用中的社会交往压力源与不持续使用意向研究----社交媒体倦怠的中介作用》,《新闻与传播评论》,2018年第6期。
2、《社交媒介微信的日常使用与人际关系的建构---一项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新媒体与社会》(第21辑),2018年6月。
3、《中产阶层在社交媒体上的意见表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政治效能感和议题关注度的视角》,《东南传播》,2018年第8期。
4、《社交媒体中的隐私披露问题及伦理原则:基于人际交往的视角》,《青年记者》,2018年第10期。
5、《网络环境下短视频创作者的伦理失范与应对之策》,《法治新闻传播》,2018年第7期。
6、《不文明话语的网络呈现及相关因素研究——以腾讯首页新闻下的网民评论为分析对象》,《中国新媒体社会责任蓝皮书(2015)》,2015年1月版。
7、《社交网络媒体信息传播中的隐私伦理问题探讨》,《东南传播》,2015年第3期。
8、《“情景脉络完整性”视域下社交网络中的隐私问题探讨》,《编辑之友》,2014年第6期。
9、《政治信任的影响因素:基于媒介研究的视角》,《编辑之友》,2014年第5期。
10、《转型期公众政治不信任的网络表达——凤凰网“动车追尾事件”新闻专题网友跟贴之内容分析》,《网络民主与社会管理创新高层论坛》,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
11、《传媒与政治信任之关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国际新闻界》,2012年第1期。
12、《领导干部应提高应对“网络问政”的能力》,《学习月刊》2009年第11期。
13、《网络知识分子言说的“启蒙诉求”》,《中国传媒报告》,2006年第4期。
(三)“传播伦理、媒介规制”方面
1、《世界主义、民族主义与全球媒介伦理的建构》,《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年第2期。
2、《建构全球媒体伦理:可实现的愿景抑或乌托邦?》,《国际新闻界》,2015年第7期
3、《数字媒体时代的信息共享与隐私保护》,《中国出版》,2020年第6期。
4、《暴力类视频传播的伦理争议及其规制讨论》,《法制新闻传播》,2019年第4期。
5、《 基于人工智能的换脸视频伦理问题探讨 》,《青年记者》,2019年5月下。
6、《新闻透明性:技术变革下的媒体伦理新准则》, 《新闻与写作》,2019年第4期。
7、《网络短视频中的伦理问题与自律机制的建构》,《中国传媒科技》,2019年第1期。
8、《短视频平台的传播伦理困境及抉择路径探讨--基于波特模式对危险动作类视频的传播伦理分析》《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9、《移动互联网时代APP的隐私政策与社会责任探讨--基于50款移动APP隐私保护政策内容的分析》,《中国新媒体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8),2018年12月。
10、《2017年网络伦理治理研究报告》,互联网与国家治理发展报告(2018),2018年11月
11、《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全球媒体伦理建构》,《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8月8日
12、《人工智能生成新闻稿的法律保护》,《青年记者》,2018年第5期。
13、《非洲国家媒体伦理规范评析》,《全球传媒学刊》,2018年第2期。
14、《“非交互式”网络传播行为的法律困境及其解决方案》,《中国网络社会治理研究报告(2018)》,2018年11月。
15、《全球媒体伦理规范的共通准则和区域性准则--基于134篇媒体伦理规范文本的分析》 ,《新闻记者》,2017年第10期。
16、《自媒体环境下洗稿现象的特点、侵权认定难点与治理对策研究》,《中国网络社会治理研究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11月。
17、《新闻聚合APP呈现新闻内容的法律问题探讨》,《新闻与传播评论》,2017年春夏卷。
18、《社交媒体上的自我表露与隐私悖论的消解》,《新媒体与社会》(第18辑),2017年7月第1版。
19、《新媒体环境下同人作品著作权问题分析》,《互联网与国家治理年度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月。
20、《网络短视频中的伦理问题与自律机制的建构》,《中国传媒科技》,2019年第1期。
21、《隐性采访的伦理学争议及其应用原则》,《法治新闻传播》2017年第5辑。
22、《新闻聚合平台的侵权纠纷及法律定性探究》,罗昕、支庭荣主编,《中国网络社会治理研究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9月第1版。
23、《我国视频网站版权的治理现状与法律分析》,张志安主编:《网络空间法治化——互联网与国家治理年度报告(2015)》,商务印书馆,2015年11月第1版,第60-74页。
24、《网络视频客户端与影视著作权人的著作权纠纷研究》,《新闻与信息传播研究》,2014年第1期。
25、《行政规范性文件“限娱令”之解读》,《新闻与信息传播论坛》,2013年。
26、《我国视频分享网站著作权侵权案分析》,《新闻与信息传播论坛》(2011年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1版。
27、《视频分享网站著作权侵权责任分析》,吴飞主编:《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
28、《视频分享网站传播新闻作品的版权问题》,《中国出版》,2010年8月。
29、《公众参与、传媒沟通与正当立法程序》,《社科纵横》,2010年第6期。
30、《论视频分享网站的版权侵权责任》,《现代传播》,2010年第2期。
31、《视频分享网站著作权侵权现象评析》,《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12期。
32、《浅谈时事新闻著作权的法律保护》,《新闻记者》,2009年第8期。
33、《视频分享网站的著作权困境及其解决途径》,《新闻界》,2009年第6期。
34、《广播组织权的保护制度探析》,《新闻界》,2009年第1期。
35、《论禁止事先限制原则的确立》,《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36、《国外报纸出版制度评析》,《东南传播》,2010年第1期。
37、《言论出版自由与版权之冲突与平衡机制探讨》,《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38、《新加坡网络管理体制探究》,《中国传媒报告》,2007年第4期。
39、《新闻记者保护消息来源的法律困境》,《新闻界》,2007年第5期。40、《国外宪法对新闻自由的规定和保障模式之探析》,《新闻知识》2008年第1期。
41、《论美国言论自由的等级保护制度》,《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四)其他类
1、《慕课环境下新闻传播类传统课堂教育的改革探讨》, 《中国传媒教育观察》,2019年。
2、《新闻传播类学生的新闻职业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18年6月。
3、《传播仪式观之理论探究及其启示价值》,《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
4、《妖术谣言的演变与盛世之下的信任危机》,《国际新闻界》,2013年第7期
5、《扎根理论及其在新闻传播学的运用》,《东南传播》,2010年第4期
6、《议政的努力和独立的声音——胡适的办刊尝试》,《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10期
出版论著
至2019年3月,出版了媒体伦理、社交媒体使用、网络视频、传播法等方面的专著和教材11本,其中《全球媒体伦理规范译评》是国内第一本介绍世界多国媒体伦理规范的著作,系具有首创性。该书出版后,人民网、长江网、传媒学术网等媒体先后对该书进行了报道,并给予较高的评价,认为其填补媒体伦理研究领域空白。
[1] 独著:《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研究:互动、表达与表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2] 独著:《新媒体传播伦理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5月。
[3]独著:《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理论及案例评析》(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4] 独著:《全球媒体伦理规范译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5] 第一作者:《全球主要国家媒体伦理规范》,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6] 独著:《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理论及案例评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7] 独著:《视频网站著作权纠纷及其防范管理机制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版。
[8] 独著:《媒体权利的保障与约束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9] 副主编:《传播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10] 独著:《视频分享网站著作权风险防范机制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1] 第二作者:《网络传播法制与伦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020年部分学术交流
2020年7月27日,受北海道大学传媒研究院之邀,讲授“新冠疫情的信息伦理: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共生时代的思考”。
2020年5月24日,在“广东省新闻与传播研究生学术论坛”上进行“自媒体信息内容失范与伦理规范的建构”的主题演讲。
2020年5月8日,在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主办的“疫情中的传播伦理与社会治理”会议上,进行“疫情中的美国新闻发布会与公众知情权”的主题演讲。
2020年10月31日,在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2020年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媒介科学”研讨会上,进行“悲剧事件中信息传播者的伦理操守及其培育”的主题演讲。
2020年7月19日,湖南省研究生线上暑期学校“新闻传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的主讲教授,讲座主题为“实证论文写作中的结构框架与行文逻辑”。
2020年6月11日,在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群策大讲堂”上,讲授“从逻辑到框加——如何进行规范的实证论文写作”。
获奖
1、获得第12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20年。
2、获得第二届青年新媒体学术研究启皓奖“卓越学术奖”,2019年。
3、获得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2018年10月。
4、获得第8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2月。
5、获得第11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8年9月。
6、获得第4届全国新闻学青年学者优秀学术成果奖,2018年9月。
7、获得媒介法规与伦理优秀学术成果,2018年9月。
8、获得新闻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优秀论文三等奖,2018年11月。
9、获得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三等奖,2018年12月。
10、获得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知心导师”称号,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