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晚,“纽约广告节金奖作品赏析”华中科技大学专场讲座在新闻学院演播厅举行,该讲座由纽约国际广告节中国首席代表吴金君老师主讲,与会师生一同欣赏了纽约广告节金奖作品并进行互动。新闻学院副院长李华君老师出席,广告系系主任于婷婷老师主持。
讲座伊始,由新闻学院副院长李华君副老师为本次活动致辞。接着,吴金君老师从赛事地位、赛道区分、评判标准几个方面对纽约广告节进行了介绍,其中,吴老师着重介绍了纽约国际广告节的评判标准,即“伟大的创意,完美的执行”,40%创意(原创性)、35%创意与品牌的相关性、25%执行是打分的三个维度,赢得全场大奖的作品还需达到更高维度的评判标准:改善或改变世界的创意,改善或改变人的观念或行为的创意。
随后,吴老师展示并点评了近年来的金奖作品, 这些获奖作品不仅展现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还体现了作品背后的制作团队对于灵感的完美执行力。
李华君老师致辞
在点评获奖作品时,吴老师紧扣“创意”与“执行”这两个关键词。吴老师提到,“给广告牌涂上防晒霜”就是一个在执行环节十分出彩的广告,还有一些广告则是在立意上引人思考,比如给残疾人设计的香体露。这一类广告体现的正是纽约广告节更高维度的评判标准:改善或改变人们观念和行为的创意。
谈到欣赏这些广告的感受,一位同学说:“在观赏了这些获奖的作品之后,我感受到了灵感和立意上的双重震撼,从灵感的角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百事可乐的《Better With Pepsi》,它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了三家汉堡品牌与百事的logo在色彩上的共通,并对其进行了艺术化的展现,从立意的角度,最触动到我的是Spinneys×黎巴嫩乳腺基金会,帮助当地女性进行乳腺癌自我筛查的广告让我很感动。对于一部分女性而言,这则广告能够给予她们关心和帮助,这体现了人文关怀和智慧,也使我更加坚定地相信,广告人能通过自己的创意切实地帮助到很多人。”
最后,吴金君老师引导着同学们进行思考:为什么国内的广告作品难以拿到国际奖项?
吴老师认为,由于文化环境的差异,中国的创意人往往存在害怕其它国家受众看不懂的心理,从而在广告中增加很多繁琐的内容,这其实是对自己文化的一种不自信。
吴老师提到:“中国的创意人在产生和执行创意的过程中,应该学会化繁为简,遵从自己文化环境内特有的表达。这些带有鲜明个性化特征的广告创意能够更清晰地传达广告信息,从而更受青睐。”
吴金君老师介绍纽约奖基本情况
讲座结束后,新闻学院广告系系主任于婷婷老师进行了总结致辞,并对在场的同学们提出了期许:“广告人既要进行充分的自我沉淀,又要在思维上有所突破,还要有足够的专业自信,相信好的广告拥有震撼人心、改变世界的强大力量。”
于婷婷老师总结
“在看到冰桶挑战后续的渐冻症病人留声机时,我再次感受到了创意广告与策划的魅力。广告创意不止是商业需要,也是广告人在用自己的方式影响世界。”一位21级广告班的同学如是说,“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许多品牌或者产品的广告越来越粗糙了,或许是因为在数字化时代广告的技术性越来越重,但是艺术性却越来越缺失。然而在吴老师精心挑选的案例中,我真的双眼一亮,感知到真正精良的、有创意的广告非常动人。本次活动让坚定了我对广告行业的信心。”
另外,新闻学院在一楼展示了纽约广告节获奖作品的平面展,引来许多路过师生驻足观看,一同感受广告中的创意带来的震撼。
新闻学院纽约广告平面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