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要闻 > 正文

两金一银!新闻学子在传播数据挖掘竞赛中斩获佳绩

发布时间:2023-09-23 作者: 浏览次数:

近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智能与计算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与微热点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传播数据挖掘竞赛”颁奖典礼举行,比赛随之落下帷幕。本届赛事吸引了72所高校、103支战队、374人参赛,最终12支战队晋级总决赛。其中,有3支团队由新闻学院的同学作为队长,带领多个专业的队员,由学院传播学系王然老师指导参赛,并在最终的角逐中荣获两金一银的好成绩。

由新闻学院2021级传播学专业本科生兰苏淇、陈欣怡,联合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陈凌威、数学学院陈星宇组成的“深藏blue队”获得第五届传播数据挖掘竞赛选题二“热点事件的发展趋势预测”赛道的冠军。

在备赛初期,团队成员注意到,当今互联网逐渐“去中心化”,公众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中以低成本深入参与事件扩散传播,并产生一定规模的社会影响。在此基础上,团队设想提前预测热点事件的扩散规模。

在模型构建过程中,面对全新领域与不够理想的数据集,团队成员起初无从下手,四处碰壁。但通过主动高效地学习新技术,坚持不懈地修改调整数据,最终将难题逐个攻破,形成的模型也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在报告写作过程中,团队充分发挥文工交叉的优势,合理分工,工科同学梳理技术逻辑、文科同学总结成文,双方互相鼓励,在比赛中提升自己,最终成果也获得了大赛评审的认可,勇夺赛道冠军。


新闻学院2022级传播学专业研究生周彤彤带领的参赛队伍由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基于扎实的技术手段,结合学术的逻辑框架,该队获得选题四“不同地域用户信息茧房的识别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赛道的冠军。


团队成员从《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发现,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76.4%,推荐算法在互联网平台广泛运用,最终导致个人层面的信息窄化。由此,团队试图探索信息茧房现象的表征形式及影响因素,并基于研究结果对现象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在备赛过程中,如何对海量传播的信息进行建模,如何与不同专业、不同学院的同学配合协作成为了一大难点。在了解了成员的学科背景及擅长的工作后,团队内部达成了明确分工。在反复的讨论磨合下,最终实现了算法优化,解决了计算量过大而算力不足的问题。

新闻学院2020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赵襄婧、2021级传播学本科生何子晗,联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马世拓、虞快、杨明欣组成的“强盛集团队”获得选题三“热点事件的信息溯源”的亚军。


团队成员观察到,随着各大社交平台的快速发展,用户在网络上自由参与信息传播与扩散的同时,也拥有了“拇指话语权”。互联网信息扩散的复杂性,让人们在享受方便迅捷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不实信息肆意蔓延带来的困扰,极易在热点事件的舆论场上迷失。因此,团队期望找到识别关键用户和子事件的最优方法,以便更加清晰地了解与分析事件进程与信息扩散状态,对热点事件的舆情监测做出贡献。


此项研究中,团队需要将新闻学、传播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关键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一方面需要处理庞大繁杂的数据量,另一方面则要及时根据现有的数据维度对研究计划进行调整。在面对陌生的技术领域和繁复的竞赛数据时,团队成员们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反复梳理、修正和调整。最终,他们成功呈现了一份问心无愧的作品,并获得了该赛道的亚军。


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学子以跨学科、多赛道的形式参加传播数据挖掘竞赛,最终斩获了两金一银的优异成绩,体现了新闻学子对计算传播数据挖掘的兴趣、优秀的计算思维和较强的跨学科团队协作意识。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长期致力于培养文工交叉的跨学科传播人才,传播数据挖掘竞赛中的优异成绩正是学院在计算传播教学科研领域不断尝试与钻研收获的累累硕果。

 

恭喜以上团队,也期待新闻学子们继续创造更多的亮眼成绩!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东六楼

联系电话:027-87543520 87544547

邮编:430074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 版权所有Copyrights all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