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下午两点,由《数据新闻报道》课程授课教师徐迪组织的“中国数据新闻大赛获奖团队经验分享会”在东九楼D408教室举行。本次分享会邀请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020级新闻评论班的姚晓炫、徐欣妍及新闻班的李万俐三位同学,面向新闻2201班和新闻评论2201班全体同学分享了课程学习心得与参赛备赛的经验感悟。
首先,姚晓炫梳理了课程学习时间线和参赛备赛时间线上的每个关键节点,提醒大家要做好提前规划,并复盘了一件数据新闻作品从选题萌生到突破重围跻身国赛的全过程。姚晓炫所在团队制作的《户外露营是年轻人的下一个乌托邦吗?》获得了第七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优秀奖。在分享选题心得时,他强调团队成员的共同兴趣是选题诞生的第一助推力,只有从共同兴趣入手才有动力持续深耕、不断完善作品。
姚晓炫所在团队国赛答辩展示图
为了更加直观地向在场的同学们展示“如何宣讲才能展现出作品的独特魅力”“从哪些角度进行阐述才能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姚晓炫为同学们沉浸式地再现了真实答辩场景,并生动讲述了在国赛答辩现场上团队面临突发状况时是如何沉着冷静、巧妙应对的。在介绍参赛作品制作过程时,他重点展示了结构布局及交互呈现等实用技巧。
在谈到课程学习心得时,他认为根据成员的专长和技能,进行合理的分工,以及高效的协作沟通最为重要,务必要预留充分的时间,投入足够的精力应对“长战线”的备赛挑战。最后他希望同学们能保持好的心态,享受数据新闻学习这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
姚晓炫正在与同学们分享备赛经验
第二位分享人徐欣妍以“用数据讲故事——新闻的另类打开方式”为主题进行经验分享。她坦言:“在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具备一项基本技能,那就是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学习如何从数据蓝海中挑选优质信息。数据新闻制作就是很好的锻炼方式,在这门课程里,我们学习如何挖掘、清洗、可视化数据,最后运用数据思维讲出好的新闻故事。这一数据思维的养成,不仅有效地训练了我们的逻辑决断能力,也有助于我们科学严谨地整理新闻报道素材,还在无形中帮助我们应对其他高阶综合性课程的学习。”
徐欣妍正在与同学们分享参赛心得
徐欣妍所在团队制作的《寻找婴幼儿的第二港湾——托育该向何处去?》聚焦百姓关切的“托育难”问题,用数据呈现社会问题,用新闻体现人文关怀,作品荣获第七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三等奖。徐欣妍强调,数据新闻写作必须高度重视数据引用的权威性,她和团队成员借鉴了新闻事实核查的方法,将多个信源进行反复比对,剔除无效互斥数据,确保了作品中核心观点的公信力。除此之外,团队尝试将特稿写作融入数据新闻创作,通过描绘人物亲身经历,增强作品感染力。
徐欣妍毫无保留地向同学们分享了数据处理、配色选择等一系列制作小技巧,展示了国赛答辩时每一处细节呈现背后的巧思。
徐欣妍所在团队国赛答辩展示图
最后,李万俐从选题讨论、实地采访、数据整理、可视制图、正文撰写、赛前演练、正式答辩七个方面入手,向大家回顾了团队如何一次次克服困难、过关斩将。李万俐所在团队制作的《别冲动!凝望深渊时,这个热线给你些希望……》获得第七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优秀奖。特殊时期深陷心理困境的群体是该团队关注的重点,他们希望用数据新闻的方式给情绪负担过重、心灵不堪重负的人们提供一条援助之梯。团队前期花费了数月时间,通过报名心理援助热线志愿者、实地走访多家医院、深入采访主任医师以及与心理危机亲历者沟通等方式,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这些重要的背景材料成为他们创作的坚实基础。
作为团队的主要答辩人,李万俐还向同学们分享了答辩时易被忽视的注意事项和实用的答辩技巧。
李万俐向同学们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
李万俐所在团队国赛答辩展示图
在分享会现场,同学们踊跃参与交流讨论,三位分享人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解答。
现场同学正在提问
本次经验分享会是新闻学院自《数据新闻报道》课程开设以来举办的第三次经验分享会,同学们聆听优秀作品的诞生故事,与优秀学子近距离交流,汲取新鲜知识、成功经验与奋斗能量,期待他们在接下来的数据新闻制作中能够学以致用,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