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2024年10月14日头版头条刊发稿件《创新纾困 青年不当“看客”做先锋》报道我院“金蝉子”团队通过科技创新助力听障人士“发声”的公益实践活动。
科技助力公益,技术为人文“发声”。
“爸-爸-妈-妈”。
校对着屏幕前的唇部动作,刚上初中的小磊小亮(化名)两兄弟相继发出了13年来的第一个音节。因先天性耳聋,他们自出生以来就存在语言功能障碍。为救治孩子、贴补家用,二人的父母已外出务工数年,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平常和孙子通过手势进行交流。
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新场乡,是“金蝉子”公益团队暑期实践的第一站。小磊小亮迟到的呼唤是“金蝉子唇语辅助训练系统”创造的第247个“奇迹”。
自2021年创立以来,金蝉子团队中来自新闻、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学院的50余名学生自主研发唇语辅助训练系统,结合伴读讲解,进行了1500个小时的教学服务,覆盖听障人士1190人次,让百余名聋人开口说话。
“金蝉子”公益团队学生负责人、2022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王艺霏介绍:“团队构成具有多元化背景和高度专业性,在技术开发、媒体运营等方面能力扎实。”3年来,成员们一边运用专业知识自研助聋系统,帮助聋人学唇语,一边开展教学志愿服务,科学设计教案、一对一开展教学服务。
“聋哑人这个词存在歧义,实际上,聋不等于哑,虽然许多聋人因为无法获得发音反馈存在语言障碍,但他们大部分具备发声基础,只是苦于不会说、不能说。”团队创始人、华科大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王然告诉记者,“反馈渠道不止有一条,声音做不到的,画面可以来做。聋人可以根据唇部动作的准确性判断自己唇语是否正确,发声是否标准。”
打开软件,通过线上唇语练习,软件就能根据练习者的唇部动作给予他们精准的反馈,让聋人发声更快更标准。随着调研逐渐深入,团队获取的数据逐渐丰富,软件技术在今年也有了跨越式的改进,不但校准精度更高,教学方式也进行了调整,大大缩短了聋人开口学说话的进程。
新闻学院金蝉子志愿服务队至今已走过北京、武汉、长沙、临沧、昭通等地,走进50多个社区、20多所学校进行教学服务和推广,一对一帮助听障朋友学唇语、勇发声。今年暑假,团队成员谭琦前往云南昭通,来到小磊小亮的家中,“在我们教过的听障朋友中,他们是说话意愿和天赋都很高的那一类,我们也没想到,只通过一个下午的教学,他们就能比较清晰地说出‘爸、妈’。”提到当时的情况,谭琦仍然很动容:“当时就给父母打了视频电话,在现场的爷爷和屏幕那头的父母都非常激动,妈妈都落泪了,她说从来没听过孩子这么清晰地喊出爸妈。”
这是“金蝉子”公益团队创造的“第247个奇迹”,他们的暑期实践暂告一段落,但公益服务的脚步不会停止。未来,“金蝉子”公益团队将继续以公益之心,以科技之力,在心心相印中,让爱与关怀在无声世界振聋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