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王潇潇 黄娟娟 苏明华 高翔 通讯员 陈荷 凌姝)“到现场去!第一时间记录现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记者的天然使命重叠着“曾饮长江水”的温馨记忆,不少在新闻战线工作的华中大校友或坚守湖北或逆行而归,他们以笔战“疫”,帮助我们记录历史。
传播战“疫”前线最真实的声音
张从志(右一)和同事正在“临时办公室”采访
“在信息真空的节点上,有价值的报道,愈发显得珍贵。此时,外界急切想要知道疫情一线的真实情况。”全国人民坐在家中心急如焚地等待了解真相时,谁能掀起疫情的“盖头”?年轻的张从志就是第一批冲进“风暴中心”去“掀盖头”的记者。
1月17日,张从志休假回家乡咸宁。1月20日,习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钟南山明确表示新冠病毒“人传人”,三联生活周刊立刻行动,张从志与同事于1月21日到达武汉,第一时间就将探访华南海鲜市场了解到的真实情况报道出去。1月22日,《武汉新型肺炎:为何直到今天才引起更大注意?》一文刊在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上,迅速以1400多万的阅读量为防治疫情敲响了警钟。“记者对现场有着巨大的冲动,这是一种本能。”张从志说,当探访华南海鲜市场之后,已知信息像剥洋葱一样吸引着他层层剥开,他意识到,这件事情很严重,随之而来的是紧迫感,“就像是着火了,大家浑然不觉,但我恰好站在楼顶上看到,眼瞧着火越烧越大,我来不及想其他的事情,只想大声喊出来。”张从志说。
伍晓阳(右1)和同事在孝感进行采访
新华社记者伍晓阳是湖北女婿,2月5日接到任务赶往武汉,随后奔赴孝感成立孝感报道组,这是继黄冈之后新华社成立的第二个地市级报道组。“动员会异常简单,要求只有一个:把孝感抗疫的真实情况报道给全国、全世界。”伍晓阳介绍道。接到任务就立刻开始行动,孝感疫情整体形势如何?确诊人数为何大幅增长?当地防疫面临哪些困难挑战?“四类人员”有没有应收尽收、快速收治?“发热病人”如何尽快查出?社区、农村防疫一线工作是否扎实?围绕这些重点,他和同事迅速展开采访,夜以继日,持续发出各个渠道、全媒形态的孝感系列报道。
2020年正月初一,新闻学院2005届毕业生、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肖昌盛,奋战在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报道一线
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肖昌盛在封城当日便第一时间前往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报道《武汉机场十点关闭 航司逐渐调减涉汉航班》的消息,当天深夜又赶到武昌收费站,拍摄《民警对进城车辆、人员严查》的消息。一天下来,马不停蹄,将武汉市抗击疫情的最新现场消息,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传递交通的实时信息。他说,“虽说是‘人困马乏’,但人的精神却是有‘劲’的。在疫情发展未知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让公众了解最新情况,这就是作为媒体人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而全国人民“云监工”的火神山,也留下了他的报道身影。大年初一中午,肖昌盛在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拍摄的抖音短视频,点赞量近200万。作为一名“年轻的老记者”,实现了电视大屏、新媒体小屏的融合报道。
见证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
赵莹身穿防护服在医院忙碌了一天后,靠着角落休息
“我想跟他们站在一起!”身为新闻人,战地记者一直是新闻学院02级校友赵莹的梦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得知广东医疗队前线需要人后,她在父亲的大力支持下,立刻申请参加,并最终作为广东援鄂救援队的成员,与医护人员一起也来到武汉支援。近一个月的“战斗”中,她几乎每天都睡不足五个小时,跑遍对口支援医院、方舱医院,策划了大量科普宣教作品,记录了广东医护人员援助一线的故事与身影。她说:“我要把前线最紧张、最感人的故事传播出去。”
2008级校友“黎明”同样也奋战在抗疫报道一线,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赶赴现场的首批记者,他在大年初一接到了出发的通知,因为怕父母担心,他把自己的报道署名改为了“黎明”。“在武汉上了4年大学,武汉就好比我的第二故乡。一下火车,正下小雨,感觉就像回家了,但四周一片空荡荡的,忽然就觉得,这个培育过你的地方需要你,能为它做点事情,特别心甘情愿!”
从各地逆行而来的校友记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武汉本地的记者校友更是责无旁贷。
黄磊(左2)正在深入社区采访
经济学院03级校友、湖北日报武汉新闻中心记者黄磊自1月21日起,就放弃春节休假,一直坚守在防疫报道一线。新华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雷神山医院……近两个月以来,黄磊的足迹遍及武汉市多处医疗机构。《法国志愿者弗雷德战斗在武汉抗疫一线》《跨越三省,皮罗综合症患儿从武汉转诊至南京》《听障夫妻携手奋战在保供一线》,黄磊通过各个渠道获知独家线索后,迅速展开采访,写出多篇独家新闻,引发新华社、央视等媒体关注和跟踪采访。
黄磊说,在近两个月的防疫报道中,最让他触动的是一个个志愿者、医护人员以及下沉干部。正因为有他们在防疫一线的奉献和付出,才让大多数武汉人能安心坚守家中。“一个人的力量也许微不足道,但涓涓细流能汇成大海,点点星光会照亮银河。我所能做的,就是把这些普通武汉人的故事,记录下来、传递出去,告诉大家,武汉是个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也是英雄的人民。”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谢珍
新闻学院2003级校友、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谢珍是第一批进入病区报道的记者之一。谈及为何选择第一时间进入“红区”报道,谢珍说:“我们可能更多的会有一份责任,用新闻的力量让全球看到武汉这座城市做出来的抉择、牺牲、坚守和努力,以及他们的大义和大爱。”
新闻学院2008届校友、新华社记者李劲峰在医院建设现场跟踪采访
“新闻战线的校友们用手中的笔和摄像机,为我们记录了这场特殊‘战疫’的重要时刻,为我们展现了这座英雄城市英勇破‘疫’的全过程。他们的工作具有历史意义,若干年后,当我们再次回想起这个特殊的新年,他们的一篇篇报道,一个个视频都是最好的见证。他们,也是我们的英雄!”校党委书记邵新宇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