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三下乡”号召,同时深入了解华中科技大学发展史、讲好校友故事,7月2日,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追忆旧校史,筑梦新征程”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校史馆实地考察,见证历史,并于8月8日-8月22日,在牛静老师的指导下采访了两位在医疗行业、建筑工程领域有所建树的杰出校友,聆听他们的先进事迹,收集他们与母校华中大的美好回忆,并从中汲取营养,作为前进的养料。
由于疫情影响,我们改变计划,在8月2日上午,采访了现就职于同济医院的熊慧华校友。1994年熊慧华校友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留校工作两年后攻读硕士学位,曾获卫生部和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日本和美国M.D. Anderson 癌症中心学习。现任武汉同济医院肿瘤科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致力于恶性肿瘤临床诊治工作20余年。谈起母校,熊慧华校友感触良多。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校训中“求实创新”的具体表现。熊慧华校友即使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也不停止学习前沿技术,关注医疗界最新突破与新闻。在采访中她坦言:“不管你是主动还是被动,就是你是迫不得已或者怎么样。你都不得不不停地学习,因为医学上面,这些年的进展实在是非常快。你如果不努力,你就会很快就会被淘汰。然后呢,在这个过程中,你如果你要学医,那你就可能选择了这条路,是别人所不能理解的路。那么你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也会逼着你不停地学。技术都在更新,我们都要学习新的知识来跟上社会的发展,来解决现实问题。就是就是跟其他的学科来比较,可能他对要求会更高。”
于8月22日线上采访李传成校友,并记录下他与华中大的故事。现任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建筑系教授的他不仅是武汉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首届5年制工学学士,还先后获华中科技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建筑学硕士、工学博士学位。 本科主讲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环境心理学;研究生主讲绿色建筑与技术、环境行为导论、城市与建筑项目策划、建筑项目策划。除了教书育人之外,他在写书、学术研究方面也颇有研究。出版了《大空间建筑通风节能策略》等书籍,并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参与多个科研项目。
“华科给我最独特的是给我打开了进入学术圈的大门。华科很多专业是很不错的,在全国的认可度也是很高;建筑学专业属于行业的新四军,在当时网络不发达的时代,华科的很多老师及团队都非常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带领我们学习国际先进知识。其次,华科的校园氛围对我来说也是很独特的,在90年代,华科的地理位置还属于城外,她周围环境和市中心有明显的差异感,每次踏入华科的大门,在心里就会不由自主地将工作和学习划清界限。
我目前工作从事的研究方向就是在华科硕士和博士的研究方向,这是华科对我直接的影响;导师孜孜不倦的知识学习,对我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也非常大,这是华科对我的潜在影响。”在他的眼中,这是华科对他最为独特的影响。
8月23日,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在实践中,队员们不仅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带入生活实践,而且切身体会到数年来一代代华中大学子的光辉成就和校园精神的感染力。“明德厚学,求实创新”,耕耘于各行各业的华中大学子时刻将这八个字铭记于心,践行于实。队员们感受颇多,也表示会以优秀校友为榜样,不忘初心,续写华中大的辉煌故事。
据悉,为迎接七十周年校庆,作为校史类重点项目之一,新闻学院此次实践活动后续将以校友刊物、短视频、新媒体推文、图文报道等多种形式呈现成果,让华中大学子从多角度了解校友在各领域的先进事迹,助力校友文化与华中大文化双向传播。
(图为实践队寻访校史馆)
文字:刘雪婷
指导老师:牛静
致谢:华中科技大学校友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