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文明多样性视野下的中国媒介考古(多卷本)”顺利通过开题论证

发布时间:2021-05-22 作者: 浏览次数:

   5月21日下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文明多样性视野下的中国媒介考古(多卷本)”开题论证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上海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论证会开幕式阶段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詹健主持。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副处长方梅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文科建设思路和历程,以及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发展状况,感谢与会专家对本课题的支持。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明新教授在致辞中向各位专家学者对本次重大课题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诚挚感谢,他介绍了唐海江教授团队在媒介与文明问题上探索的过程和经历,期待课题能为拓展传统的新闻传播史学科版图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开题论证会现场

开题论证阶段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尹韵公教授主持。首席专家唐海江教授首先向与会专家汇报了课题的问题缘起、研究价值、研究框架和思路,并对子课题的内容及逻辑关系进行了说明,对中国媒介考古的独特意义和价值做了学术展望。随后论证专家针对汇报内容进行了点评,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孙玮教授建议课题研究以数字时代媒介与文明的虚拟化为前提,在物质性与虚拟性的张力关系中,开展不限于时间层面的多维度媒介考“古”,着重考察“媒介物”如何向“媒介性”转化,探索媒介如何被纳入人类文化世界并成为中国文明的深层结构。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强调,课题需要从人文主义视角把握媒介技术的物质性,重视媒介的社会性及其带来的人与技术间的价值观思考。同时,课题组需注意学术语言的转换问题,进一步厘清社会文明、人类文明与宇宙文明之间的关系,进而限定好文明书写空间中的媒介。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波教授对“考古”在隐喻意义上的运用展开阐释和理解,认为课题研究应从中国文明本位出发,但不限于中国的“中心主义”,并就如何处理好媒介考古研究与既有相关研究的关系提出建议。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黄旦教授认为,课题研究首要地应把握好“媒介”与“考古”两个基础概念的界定,明晰各子课题之间的共通性,并在做“减法”中提升研究的聚焦。


尹韵公教授结合相关历史研究和具体案例,提醒课题组在概念使用和整体观念上应注重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并深入思考如何进一步细化相关研究工作。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吴廷俊教授着重提出三点看法:其一,强化课题的简明性;其二,在关注媒介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中介的同时,还应注重媒介自身的衍化及媒介与人的互动关系问题;其三,充分厘清各子课题内部、子课题与子课题之间的逻辑性。


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雷跃捷教授对课题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的起点和终点及其价值与意义进行评价。他建议在课题设计上,应更加凸显各子课题之间的融合度、关联度和整体性。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张昆教授针对研究的可行性提出建设性意见:一方面,需要聚焦课题的研究主题和范围,突出重点、做出范例;另一方面,跨学科、跨地区的研究团队在后期研究中应继续保持密切合作。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朱春阳教授指出,媒介考古的中国化应找到逻辑起点的转向,明晰“媒介考古”作为方法论解决中国文明问题的优势所在。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张举玺教授强调,课题组成员需进一步提升研究问题的明确性,并就课题从历史考古维度、实物研究角度梳理媒介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委员会发言后,各子课题负责人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王颖吉教授、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孙藜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刘海龙教授等结合自己研究的部分做了进一步阐释。


最后,经过闭门讨论,专家组高度肯定本课题的新颖性与开拓性,认为课题对开启传播学科研究的新视角具有较大的创新价值与意义。课题关照当下数字媒介,勾连古今媒介形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并对课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课题组在研究聚焦、核心概念把握等方面进行优化和调整。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课题开题。


课题首席专家唐海江教授在致谢中表示,专家们的宝贵意见对于课题的展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发价值,课题组将积极消化专家们的意见,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案和思路,希望以百倍努力不负专家们对于课题组的期待,以高质量的成果为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文字|曾君洁

图片|甘世勇

排版|潘竞儿

审核|唐海江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东六楼

联系电话:027-87543520 87544547

邮编:430074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 版权所有Copyrights all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