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要闻 > 正文

110位专家学者再话新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1-12-23 作者: 浏览次数: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夏静 通讯员戚晨)

        2021年12月12日上午,“第二届新闻传播史论课程群教学改革研讨会”拉开序幕。研讨会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湖北省新闻传播史论名师工作室、湖北省新闻传播史论教学团队、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委会共同主办。来自全国高校1060名参会者齐聚10个线上会议室,110位参会专家发表演讲。大家围绕新闻传播史论课程群教学改革,全方位研讨并回答新闻传播学教育教学在新时代的“应变”与“求变”之道。

“新闻传播史论作为新闻教育的理论基石,是塑造学科机制、凝聚学科共识、增强学科认同的根本性要素。”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建辉在致辞中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胡百精从“课程思政和知识体系的融合”“原概念和原问题的关系”“课程形态和教学方式要转向对话”三个方面展开报告。他认为,教学背后的价值在于促成学问与修养的统一,“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在新闻传播史论的教学当中,要获得中国视野,呈现中国价值,体现中国期待和中国风格。”

“技术构建的信息生态正在影响到社会的结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围绕“弥合与平衡:新闻教育中的史论与技术”的主题深入探讨。她提出要从历史的视角反思技术教育,认为对技术的轻视,正在阻碍新闻教育变革。

新闻传播史课程知识体系如何建构?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张昆认为,新闻传播史课程是通识课程与专业实务课程之间的中介,能弥补与专业相关的人文教育,拓展学生视野,强化其历史洞察力。“学科基础课的设计要具备寰球视野、中外合璧、古今贯通、史论结合、全媒融汇等特点,提升学生的基础理论修养,强化学生的学科和专业认同。”

“新闻传播学科处于传播技术革命的震中地带,传播技术革命打破了过去新闻行业的专业边界,挑战了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合法性。”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张涛甫认为,当前世界被新媒体技术颠覆,认知、行为以及专业知识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他提出,要打破新闻传播教育惯性,解决当前新闻传播教育存在的价值空心化、知识流量化和能力液态化问题。

当天下午,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学理论”“中国新闻传播史”等为主题的10场课程研讨平行论坛于线上同步召开。

此次研讨会是“新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系列论坛”活动之一,邀请到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河北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4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千余名师生通过线上会议参与了本次活动。

 

转载自光明日报客户端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东六楼

联系电话:027-87543520 87544547

邮编:430074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 版权所有Copyrights all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