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要闻 > 正文

追寻足迹 坚定信念 合作交流 科学发展——新闻学院教职工党员赴延安学习调研

发布时间:2009-01-16 作者: 浏览次数:

4月9日至4月13日,新闻学院全体教职工党员奔赴延安开展为期四天的学习调研,以巩固党史知识,提高党性素养,传承延安精神,思辨科学发展。

一、追忆延安烽火,体验延安精神

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古城延安,是一座悠久的历史名城,是人们向往的革命圣地。新闻学院教职工党员沿着西安到延安一线学习考察,领略延安新貌,追忆延安烽火,感受延安精神。

在西安,站在改写中华历史的兵谏亭、西安事变五间厅等历史遗址面前,新闻学院教职工党员感受到民族危亡之际仁人志士深沉的爱国之情,接受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从1935年至1948年,我党从困苦走向强大,从艰难走向胜利,延安记载了这段历史,也铸就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在延安城西北4华里处的中共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旧址王家坪,教职工党 员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王稼祥等领导人的旧居及军委礼堂和会议室。礼堂内的红旗和张张旧照片昭示着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抗 战、解放战争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杨家岭——中共中央在延安的所在地,教职工党员参观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中共七大会址等。1945年4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在中国面临着两种前途、两种命运斗争的关键时刻,为了团结全党全国人民,争取光明的前途,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独立、自由、民主、 统一与富强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召开了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革命的旧址见证着激情燃烧的岁月,展示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在枣园旧址的延安时期五书记铜像面前,教职工党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庄严重温入党誓词。

通过考察学习,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浸入我们的心灵。著名华侨陈嘉庚先生的预言“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正体现了延安精神的力量。

二、调研延安新闻史,感悟专业科学发展路

延 安清凉山,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是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新华通讯社、解放日报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印刷厂、新华书店等众多新闻出版单位的所 在地,为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鼓舞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新中国的新闻出版事业积 累了丰富经验,培养了大批新闻出版人才。

上 下三层的延安新闻纪念馆依清凉山而建,水泥建筑的展示厅和新闻工作者战斗过的窑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馆藏陈列共分“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延安时期的新华通 讯社、新中国出版事业的摇篮、延安时期的党报与报人、人民广电事业在这里起步”五个单元,分别在四个展厅展出。新闻学院教职工党 员从专业角度研习我党各个新闻出版单位的萌芽史,对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等各媒体在艰苦条件下的出版发行情况进行了调研,丰富了知识,同时受到了教育。 院长张昆指出,序厅正中巨石上毛泽东的手书“深入群众不尚空谈”是今天我们新闻业界和学界仍需坚持的理念,是应对大众文化下传媒弊病的有效指导思想。

三、与同行互动交流,携手共绘合作蓝图

4月12、13日, 我院一行先后参观了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实验中心,并与两院进行了深入交流,特别是陕西师大投资两千万建设的摄录像实验 室、线编与非线编实验室、电子排版实验室、电声实验室、微机实验室、灯光与布景实验室、摄影实验室、播音模拟实验室给我院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陕西师 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张昆院长作了“中国媒介改革的政治制度”讲座。他就目前的媒介现状,向陕西师大师生分析了媒介系统和权力系统的关系并强调政治与传播的 主从关系,讲解了媒介改革的动力和主要内容,说明了媒介改革的势在必行。

陕西师大新闻学院院长李震教授对华科大新闻学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强调,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在我国新闻界和教育界成果显著,对陕西师大新闻学院的支持是多方面的,双方友好的交流将推动两院在更广阔的领域,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东六楼

联系电话:027-87543520 87544547

邮编:430074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 版权所有Copyrights all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