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业界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正文

新闻织网:媒介融合下的电视新闻资源交流与共享

发布时间:2009-11-03 作者: 浏览次数:

随着互联网走到今天,传统媒体再也无法忽视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力,2008年下半年,美国《基督教箴言报》宣布不再出版纸质报纸,而全部改为网上阅读。电视 新闻虽然还没如此激进,但是网络新媒体的影响已经显而易见,雅虎斥资6000万美元购买了CBS老牌节目《60分》的网络发行权,并加强了与ABC、 NBC、CNN等电视机构的合作。随着电视机构采集新闻的蓝光化、PII卡化,越来越多的后期编播系统采取了非线性编辑以及硬盘播出,电视新闻资源越来越 视频化。而互联网带宽的廉价以及便捷性不仅让普通观众,甚至专业观众以及专业用户也纷纷转移交换平台,摒弃了传统的卫星、光缆传输手段。

在新闻资源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几乎所有的中外电视机构都开始意识到,从“我发报道”到“我播报道”这一理念的根本变化,意识到资源共享会给大家带来双赢的效果,新闻价值的能量在网络平台上得到最大的释放。

新闻织网,协作之道

协作网有利于成本降低,触角广泛。截至2006年,国内有各类电视台将近5000家,但是由于历史和行政区划、政策等原因,这些电视台基本上都是各自独立的机构,而无法通过兼并、并购、联盟像美国等发达国家那样形成电视网。

面对国内目前的境遇,新闻织网更是紧迫,任何一家电视台都无法垄断所有的新闻资源,而且人力、物力成本的浪费也是异常巨大。两岸直航当天,上海、北京、厦 门、广州等地电视台与台湾媒体联手,互相提供直播信号,互派记者进行直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以SMG电视新闻中心为例,在浦东机场累计为中央电视台、 南京电视台、广州电视台、厦门电视台、台湾TVBS、中天电视台、东森电视台等提供直播连线22次,而各地电视台也相应为其提供了12路直播连线,不仅节 省了诸多成本,而且整合了各地的资源,使直航直播点迅速扩大到6个。新闻织网同样适用于美国电视业,为了与日益崛起的FOX抗争,美国传统的三大电视网也 开始建立内部新闻资源交换网,以奥巴马演讲为例,ABC等三大电视网都只派出一路记者到达现场,然后上传内部协作网,以期共享,并达成协议,先上载素材 后,才安排各自播出,保证各个电视网在同一起跑线。

信息时代需要新闻资讯的快速传播和交流,尤其是异地信息的快速交流。2008年,中国发生了诸多影响深远的大事件,也让广大观众对全国性重大新闻事件更加 关注,在第一时间播发事实成为各个电视台的共识,并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然而异地监督等政策限制,作为地方媒体难以在最短时间到达现场。当地媒体占尽天时 地利,如果都能够迅速地交换新闻事实主体部分,甚至提供直播信号,在长远一段时期来看,将会达到共赢。

新闻协作网发展方向

首先,体现新闻时效性的核心价值。各电视台之间新闻素材的交换,其关键点就是时效性。一些交换网的模式主要是由协作台提供本台某几条新闻视频素材,经交换 网审核后,供其他协作台下载使用,各协作台多数处于被动。在这种模式下,如果新闻提供方提供的新闻较多,在目前的互联网环境下势必造成新闻提供方以及交换 网两端的网络压力,以及交换网的存储压力。如果新闻提供方提供的新闻较少,减少了新闻消费方的选择面,势必会降低协作台使用交换网的兴趣,最终影响交换网 存在的价值。SMG电视新闻中心新闻协作网通过对台际间新闻业务合作模式分析,建立了以新闻串联单发布为主的业务交流模型新闻协作内容交换系统,将传统技 术与独具特色的新闻协作业务流模式相结合,提高了提高台际业务工作效率。

其次,基于互联网的安全可靠的文件传输方式。随着电视台之间时效性、异地性节目内容交流的需求日益迫切,使得电视台间音视频媒体交换成为必须解决的当务之 急。目前国内新闻节目、素材交流的解决方案多以人工送片、卫星传输、光纤传输为主,除了不能实时预览以外,以上几种方式还存在代价昂贵、管理复杂等问题。 基于网络的交流、交换模式在其他行业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广电行业本身具有传输数据量大、在某些情况下实时性要求很高的特点,一些新闻协作交换系统采用 了自行设计开发的文件传输组件,来解决基于互联网传输的不可靠性和效率低的问题。

再次,以新闻交换为基础,大型活动为突破。日常新闻交流是根本,可以维系新闻交换平台,但是大型活动、突发事件的联合报道往往可以作为突破口。例如对一些 大型事件(全国两会、奥运等)多个协作台进行联合报道。按照传统方式,各台都会争取派遣记者前往采访,但往往受到地域、成本及采访名额等因素限制,使得某 些台失去了参与报道的机会,没有一个经济高效的、跨地域的、支持多元化业务协作模式的平台来满足新闻协作需求。现在通过新闻新作网的系统内容交换平台,能 够解决新闻资源共享问题,同时新闻协作网也成为台际之间业务交流的平台,使得台与台之间跨地域的项目交流合作成为可能。

有效的、公平的互联网交换模式将为电视机构带来巨大的效应,不仅是顺应了媒体融合的潮流,还原电视机构内容生产商的本意,也赋予了新闻资源平台顽强的生命 力。如何发挥其最大能量,将是未来学界、业界讨论的核心问题,如果得以升华,将是一场争夺新闻资源的战争、或者说是一场革命。(汤砺锋)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东六楼

联系电话:027-87543520 87544547

邮编:430074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 版权所有Copyrights all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