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学生党建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党建 > 正文

【学习】党的十九大: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发布时间:2017-12-11 作者: 浏览次数:

学习】党的十九大: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新的表述和判断,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刻领会这一新的重大判断,对于我们全面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重要前提


从历史和实践看,只有我们党正确判断和把握好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事业才会顺利发展并取得胜利。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非常重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科学分析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在此基础上作出了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的正确判断。在这一判断下,我们党根据主要矛盾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956年,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判断,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判断是在我国刚刚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提出的,基本上是客观和正确的。


但不久后由于我们党对于阶级斗争估计过于严重,逐渐偏离了这一判断。甚至后来“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党一度把阶级矛盾看作是社会主要矛盾,造成了全局性的失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此时我们党需要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正确判断。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这一论断又回归到党的八大对我国主要矛盾的判断上来。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精准的判断是对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升华。

此后,从党的十二大到十八大,我们党长期坚持这一判断,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辉煌的成就。由此可见,正确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我们党取得各项事业胜利的重要前提。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科学的正确的


在我们党坚持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原有判断三十多年后,党的十九大对此作出了新的判断,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作出的科学的正确的判断。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一判断准确反映了目前我国发展的客观现实,是近四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巨大提高,在很多方面、很多领域都名列前茅,再用“落后的社会生产”来表述我国社会生产力的状况已不符合我国发展的现实。


比如,从2010年我国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进出口、服务贸易和对外投资总额均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世界上遥遥领先,高铁运营总里程和港口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科技实力也突飞猛进,例如,有人形象地把“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我国工业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位,一些产品甚至出现了过剩。


这些情况说明,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转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但从另一方面看,我国还存在大量传统的、相对落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力,而且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生产力水平和布局很不均匀。这说明,进一步推动我国发展,既要从全局上解决生产力布局不平衡问题,也要解决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生产力发展不充分问题。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生产能力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并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再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但是,现阶段还有很多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表现在很多方面。


例如,我国的东中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仍然较大,虽然我国人均收入在世界上已处于中等偏上,但收入分配差距仍较大,仍有几千万人没有脱贫,城市还有很多困难群众,社会上还有一部分弱势群体。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成为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一方面,我们需要下定决心去解决。


由此可见,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判断,是结合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各方面实际,得出的科学的正确的结论。


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长期过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历史性的,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变化。因此,这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提出了新要求。


既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党要更加关注如何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这早已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了。


现阶段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想满足人民的这种需要,就要求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均衡,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这是比单纯追求发展速度更加艰巨的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这是一个很高的发展标准。


报告还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既是宏伟目标又是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出的更高要求,要实现这些宏伟目标、完成这些要求,必须要有决胜的精神状态和实际行动。


作者:武茂昌

来源:中国网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东六楼

联系电话:027-87543520 87544547

邮编:430074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 版权所有Copyrights all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