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学生党建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党建 > 正文

“最美志愿者”王一苇:“志”之所趋,“愿”之所在

发布时间:2022-03-21 作者: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志愿精神,进一步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和单位共同组织开展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宣传推选出100个最美志愿者、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经过组织推选、事迹展示、群众投票和网上公示等环节,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研究生王一苇入选为“最美志愿者”。

 

王一苇,女,汉族,中共党员,湖北武汉人,华中科技大学2019届西部计划志愿者,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

 

善之功不为难,难于不懈付年年。做志愿服务,让温暖和能量触及更多人,是2020级硕士研究生王一苇青春里一抹亮丽的色彩。“记得在中央团校的一次培训中,撰写《中国志愿服务大辞典》的陆士桢教授向我们发出亲切邀请——一起做一名幸福的志愿者。”王一苇回忆道,“随着她的讲授,我的脑海里不断滚动着我在新疆与学生在一起的开心瞬间、我在接种试验疫苗后内心的踏实与光荣,以及很多个举手之劳之后心中的畅快。现在,我想延续这份邀请,让更多同学感受到这份幸福。”

一、到西部去,践行教育援疆的志愿之路

2019年,王一苇本科毕业后选择加入西部志愿者,投身新疆支教的队伍。谈及参加支教的原因,她说,在校期间,她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感召,早早就埋下了扎根基层的种子,而一次前往恩施的扶贫调研经历令她坚信,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作为队长,她带头承担艰巨的教学任务,负责全校9个专业的四门课程,累计教授714人次,23个班次。远赴新疆的支教任务疲惫且充实,但与孩子们相处却无比快乐、真诚,这次活动也成为她众多志愿经历中的最宝贵财富之一。

二、朝一线走,逆行生命接力的抗疫之路

2020年初,在新冠疫情爆发之际,这个土生土长的武汉姑娘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第一时间报名,成为华科校友会的志愿者,前往汉阳国际博览中心进行物资搬运。她借用同济医学院刘良教授的话表明她的初心与决心,“在这场世界级疫情之下,如果不做点什么,真的很羞愧。”后来,王一苇又参加了几次线下的志愿活动——前往武汉市第九医院、华中科技大学校医院搬运外地捐赠的消毒水、给武汉医院送广州校友会捐赠的水果、给湖北省人民医院送自热米饭等等。一次次救援物资的搬运,也是一场场生命的接力,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她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一以贯之,跑赢了这场生命的“接力赛”。

此外,她还志愿成为陈薇院士团队新冠疫苗126号人体实验志愿者。在当时前途未卜的混沌环境下,王一苇面临的只有两种结果,一是幸运地产生抗体,另一种就是牺牲。“我的脑海中一直回想着入党时的誓词,那是庄严的宣誓,是郑重的承诺,现在就有机会让我履行誓言,我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三、怀信仰行,力行党史宣讲的奋进之路

“做志愿服务收获的是精神上的满足、是发自内心的畅快。”王一苇这样说道。返校读研后,她被推荐选拔为2020年全国青马工程高校班学员,更加亲密、频繁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滋养。讲好中国故事也离不开宣传人才的引领,作为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身具专业知识的王一苇自然加入党史教育宣讲,在2021年5月,录制了首批党史学习宣讲公开课“青马学员说”,号召广大青年在党史中感悟初心,心怀信仰,砥砺前行。

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中,她入选为全国100个“最美志愿者”之一。作为湖北省唯一当选的学生志愿者,这份荣誉意义非凡。谈及入选“最美志愿者”的感受,她谦虚地将荣誉归功于组织,“这次荣誉不只是对我,而是对全体志愿者工作的最大认可,是促进我们继续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一剂强有力的‘兴奋剂’,我作为当中的一份子自然是光荣自豪的。我想感谢一直以来关心和鼓励我们的领导、老师,我们也会牢记使命,在未来接续奋斗。”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无名的爱,志愿活动就是这颗种子结出的丰硕果实,每个看见的人都能闻到它的清沁,品尝到它的甜蜜。“我很感谢学校的培养,也会把这份感动铭记在心。我个人能获奖也是因为组织足够优秀,我做的事很少,但我希望我能影响更多的人,我想这也是这个奖项的意义所在。”王一苇说道。如她所言,“最美志愿者”的荣誉是对这份爱心的肯定,是在号召我们“一起做一名幸福的志愿者”,以爱之名延续这份邀请,把温暖和能量传递出去。

作为新闻学院的学子,王一苇坚持梦想与责任同行,初心与使命共担,用专业知识和发自内心的热忱践行着志愿精神,为社会和人民服务,这既是她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广大新闻学子的祝愿。让我们以爱之名延续这份邀请,把温暖和能量传递出去,一起做时代的见证者、记录者、建设者和推动者!

图片: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东六楼

联系电话:027-87543520 87544547

邮编:430074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 版权所有Copyrights all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