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院团委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院团委 > 正文

疫情中媒体工作者的故事|湖北卫视王丹:ICU里外的记者

发布时间:2020-09-07 作者: 浏览次数:


王丹的手机里,有隔离病区的采访资料,有为十二国华人华侨准备的直播问诊。这是她在疫情期间的工作资料,更是她作为一名记者的责任与担当的最好注脚。我们截取了她疫情采访那段时间的几个镜头,愿你我都能管中窥豹,了解抗疫一线的媒体工作者的平凡与伟大。

 

 

迎难而上,入ICU采访

122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升级,湖北卫视《湖北新闻》栏目推出25分钟特别报道《直面疫情 万众一心》。面对疫情,市民多少都有点不安,出现哪些症状要警惕,能不能治得好,是怎么治的?网上的各种传言是不是真的?

带着这些疑问,王丹和同事彭瀚来到武汉市发热门诊医疗机构之一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邀请武汉市联合医疗救治专家组专家夏剑,介绍新冠肺炎的防护知识。他们作为第一批进入隔离病区采访的记者,报道了全省首次使用ECMO(人工心肺)成功救治一位重症患者的经过。这引起了全国关注,给大家增添信心。

 

收治重症患者的ICU里,弥漫着恐惧和焦虑。全新的冠状病毒、迅速变化的病情、常有的生离死别也会一次次冲击医护人员的心理防线。压抑的不止病人和医护人员,还有记者。为了安全,医院往往不建议记者进入病区采访,因为口罩、手套、防护服、隔离衣的层层武装稍有操作不当,都会带来巨大的感染风险。而一旦有人被感染,就会破坏干净的清洁区。反复确认细节后,王丹带着这样担心感染的心理负担,把拍摄器材留在外边,前往病房采访。

 

 

 

能用的设备只有一台手机,病房里公共的备用手机。病房里,收声是个大问题,面罩一戴,说话全靠吼,然后周边的仪器都在响,说真的是很困难的。如果想要拍到清晰的画面,拍近一点就好了,但收声的话再近也没用王丹回忆。

 

 

拍摄完毕,回传素材也很麻烦。她需要等到很晚,等大家有空了,不需要用这个网络了,才能分成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小视频一段段回传。

123日,王丹遇到了发烧、腹泻等疑似症状,在独自隔离期间,她依旧每天为同事们提供采访素材和线索。自我隔离结束后,又主动回到采访一线。

报道救治重症患者气切手术时,手术室只允许一个人进入,于是她拿着手机边采访边拍。重症患者的病房原本的病毒载量就很高,而手术更是放大这种风险,气管切开的瞬间,会有大量的分泌物携带者病毒喷出来。但为了与清晰的采访画面,王丹拿着采访手机距离病人只有几十厘米。强忍着流鼻涕、呼吸紧促等全身不适,她拍摄了一个多小时。

一线采访,那些感动的瞬间

笔者问王丹:“在一线报道的过程中,有哪些瞬间让你感动?”她讲了几个故事。

“十年后换我来救你”。十年前,湖北省人民医院队伍去了河南商丘第一人民医院帮助抗击小儿手足口病,而十年后,商丘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队伍支援湖北,并且分到了人民医院东院区。支援队伍拿着当年的合影打听一位参与过援助的护士,而这位护士在病区,于是又在病房里见面了。

第二个故事关于一位蚂蚁搬运工,她是一个20多岁的志愿者,在武汉工作才半年多,却把攒的钱全部用来捐助物资,她每天得赶到青山区进货,再用小推车往一个个酒店、医院运送,前前后后捐出了13万元。有时推车坏了,她只能把四五百斤的物资分成若干部分,一点一点扛。

还有一位餐厅老板,他从大年初一就和他的厨师一起为医护人员做饭。他把员工一个一个接回来,五六个80后、90后帮着给中南医院、火神山医院免费做饭送饭,一共投入了四五十万元,做了一万多份盒饭。

在一线,这样的感动还有很多,例如“谁能上就把同事换下来”的护士,“没有下班概念”的接诊中心工作人员。正是这些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一线工作人员,让抗击疫情更有信心,更有力量。

连线海外,援助华人华侨

当时,武汉的一位医生正策划着和海外华人华侨做一次连线直播。

这正是十二国华人华侨公益直播问诊的雏形。

据王丹所说,疫情早期,在德国美国留学、工作的华人华侨捐赠了大量物资,支撑很多医院度过难关。而后来,随着疫情全球蔓延,群里的医生经常给海外的朋友做咨询。他们成立了一个义诊群,各个国家的都可以加入,捐赠群就变成了一个问诊群。然后我就跟那个朋友说,要不我跟你一起做早期的海外华人华侨对国内进行大量捐赠,所以当他们有问题的时候,我们也一定要去做。

 

 

互帮互助,正是这样朴素的逻辑,让这位独当一面的女记者邀请留学生和医生做主持人、建大大小小几十上百个微信群、收集问题、公益科普,每天连轴转。大到策划统筹,小到制作海报,都带头干。

ICU里,她敢闯敢拼;ICU外,她细心周到。她用真实的报道承担起记者的责任,承担起抗疫前方与后方信息互通的重担。

 

疫情渐渐好转、平稳,王丹也被安排了其他的工作:防汛、战高温,还有危险需要她这样的新闻战士去对抗,还有很多现场等待被发现、记录,还有更多信心和希望值得被传递。

 




采访:段琳杉

文字:王杰

采访提纲:刘鑫民

指导老师周婷婷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东六楼

联系电话:027-87543520 87544547

邮编:430074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 版权所有Copyrights all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