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广告学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师资队伍 > 广告学系 > 正文

李华君

发布时间:2017-03-09 作者: 浏览次数:

22F02


职称:教授 博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lihuajun777@sina.comlihuajun@hust.edu.cn

 

研究方向:品牌与公关、传媒经济、战略传播、智能传播


基本情况:

男,汉族,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生于安徽省阜阳市,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在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获得硕士、博士学位。2010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工作至今。2016年赴中央党校参加“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2021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湖北省优秀社科青年人才”,2023年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华中科技大学教学名师”。

 

学术兼职:

中国故事创意传播研究院副院长(华中科技大学与中国外文局共建),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广告协会学术与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广告与传媒发展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IAI国际广告奖评委。担任《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与传播评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等刊物评审专家。


获得荣誉:

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一流课程”“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湖北省发展研究一等奖”“武汉市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等省部级奖。

荣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名师”“华中科技大学三育人奖”“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一等奖”“华中科技大学教师竞赛一等奖”“华中科技大学创新创业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华中科技大学优秀教师班主任”等校级奖。


招收研究生要求:

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3人。具备新闻学、广告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背景,对品牌与公关、传媒经济、战略传播、智能传播等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学生。学生应具备踏实、上进、有责任心等素质。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术会议和国际访学计划,所指导的的研究生中已有多人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获得国家奖学金。


科研课题:

先后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教育部及省级社科基金项目。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市场接触视角下企业间公关非伦理行为的互动机理与治理对策》

2)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政课智慧化教学体系研究》

3)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从想象到接触:文化身份危机视角下中国故事的跨文化对话研究》

4)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大数据实验平台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

5)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智慧融媒体实验平台的品牌传播金课教学创新》

6)主持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关于社会舆论的类型特点、动态演化与应对策略》

7)主持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牢牢把握对外舆论斗争主导权》

8)主持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社会中企业非伦理公关的传播治理》

9)主持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鄂西圈交通沿线生态文化景观发展与品牌传播研究》

10)主持湖北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双一流”背景下新闻传播融媒体实验教学的智慧教育创新与应用》

 

研究论文:

在各类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3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余篇刊登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新闻大学》《新闻与传播评论》等CSSCI刊物。理论成果多次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科学网等媒体予以转载。

1)《智能物联时代传媒产业的业态创新、关系重构与发展路径》,《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22年第18期。(原文刊载于《新闻爱好者》2022年第4期)

2)《5G时代全媒体传播的价值嬗变、关系解构与路径探析》,《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20年第13期。(原文刊载于《现代传播》2020年第4期)

3)《区块链技术背景下传媒产业的新现象、新特征与新趋势》,《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19年第5期。(原文刊载于《宁夏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

4)《媒介的货币:“关系—行动”与自由交往——齐美尔货币思想的传播社会学解读》,《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年第10期。

5)《“讲好中国故事”的对话哲学、话语间性与磨合》,《现代传播》,2022年第5期。

6)《数字时代品牌价值共创的意指内涵、研究视阈和未来展望》,《新闻大学》,2019年第12期。

7)《“讲好国家故事”的语言策略:建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的中间道路》,《现代传播》,2018年第6期。

8)《企业公共关系伦理资本建构:真实与价值》,《新闻大学》,2017年第5期。

9)《品牌场域视角下企业非伦理公关行为的表现及治理》,《现代传播》,2017年第5期。

10)《论认知与行为过程中的国家品牌塑造策略》,《现代传播》,2016年第6期。

11)《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的象征符号、阈限和国家认同建构》,《新闻大学》,2016年第2期。

12)《新媒体语境中品牌场域的建构逻辑与发展策略》,《现代传播》,2015年第8期。

13)《网络舆情危机中政府形象修复的影响维度与路径选择》,《现代传播》,2013年第5期。

14)《5G技术背景下传媒领域的变革特征、演化趋势与延展路径》,《新华文摘》论点摘编,2021年第8期。(原文刊载于《宁夏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

15)《故事还原、具身体验与主体回归:中国故事的沉浸式传播》,《新闻春秋》,2023年第2期。

16)《透视广告审美消费新路径:种草式整形美容广告叙事研究》,《宁夏社会科学》,2023年第1期。

17)《热点、演进与反思:基于CNKI数据的中国故事传播研究十年学术地图2012—2021》,《新媒体与社会》,2023年第29辑。

18)《中国故事出版传播的结构叙事、话语实践与路径创新》,《中国编辑》,2022年第12期。

19)《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智慧化教学创新与建构路径》,《中国大学》,2021年第11期。

20)《智能时代中国国家品牌对外传播的实践特征和创新路径》,《电子政务》,2019年第11期。

21)《多元、交叉与协同:学科融合背景下对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思考》,《新闻与写作》,2020年第7期。

22)《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出版的用户新体验》,《出版发行研究》,2019年第5期。

23)《网络暴力的发展研究:内涵类型、现状特征与治理对策》,《情报杂志》,2017年第9期。

24)《风险传播视域下无人机新闻的感官想象与数字实践》,《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年第2期。

25)《媒介融合背景下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发展——基于青年群体的使用与满足》,《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年第1期。

26)《明星隐私曝光后粉丝群体性网络冲突的表现及其治理》,《电子政务》,2018年第9期。

27)《智媒时代新闻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与新挑战》,《青年记者》,2019年第8期。

28)《G20期间杭州城市品牌符号体系建构》,《品牌研究》,2016年第4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17年第2期索引)


学术会议:

首倡发起“中国品牌传播青年学者论坛”。该论坛是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等高校青年学者组织的学术会议,旨在促进青年学者围绕品牌发展相关议题进行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

20171117日,第一届中国品牌传播青年学者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举行,论坛主题为“创新与发展:品牌传播的学术想象”。

201869日,第二届中国品牌传播青年学者论坛在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论坛主题为“创新与担当:新时代品牌传播的功能与使命”。

20191019日,第三届中国品牌传播青年学者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召开,论坛主题为“转型与升级:品牌传播的观念革新与路径突破”。

2021612日,第四届中国品牌传播青年学者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举行,论坛主题为“数字中国,品牌创新”。

2022924日,第五届中国品牌传播青年学者论坛在深圳大学传播学院举行,论坛主题为“智能社会,品牌升级:智能时代的品牌传播

 

国家级一流课程:

在中国大学慕课网(https://www.icourse163.org/)主讲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数字时代的品牌传播》,该课程通过详实的理论、独到的观点和精彩的案例,剖析并洞见数字时代品牌传播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趋势,从认知、策略、战略、实践等四个维度让学生系统理解并掌握品牌传播的相关知识技能。课程上线后先后被国内多所大学作为课外学习资源,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


教材著作:

1)《从想象到接触:中国故事的跨文化对话研究》,科学出版社,2023年。

2)《新文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2年。

3)《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3年。

4)《数字时代的品牌价值共创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年。

5)《数字时代品牌传播概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年。

6)《伦理资本建构:企业非伦理公关行为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8年。

7)《政府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东六楼

联系电话:027-87543520 87544547

邮编:430074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 版权所有Copyrights all reserved